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孢子丝菌病(侧孢病霉)

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概述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引起的,致使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邻近淋巴系统的慢性炎症。可在皮肤轻微外伤后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物质从而发病,故皮肤损伤好发生于四肢和头面部等暴露部位。皮下结节或暗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可呈轻度疣状增生,挤压有少许分泌物,逐渐扩大与皮肤粘连,并沿淋巴管蔓延。发生在皮肤的病主类型可分为固定型、淋巴...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皮肤
  • 应该挂什么科?皮肤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肉芽肿 、斑丘疹、脓疱、皮下结节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园艺师,园丁,农业工人和原木工人最常受感染

相关问答

更多

秦明珠

Q: 皮肤孢子丝菌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A:

皮肤孢子丝菌病可通过局部抗真菌治疗、口服抗真菌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清创等方式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真菌病,治疗方法选择主要取决于感染范围和严重程度。

1、局部抗真菌治疗

适用于局限型皮损,可使用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软膏等外用抗真菌药物,直接涂抹于患处抑制真菌生长。

2、口服抗真菌药物

针对播散型或顽固性感染,常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系统性抗真菌药物,通过血液循环杀灭深部真菌。

3、物理治疗

局部温热疗法有助于抑制真菌活性,可采用红外线照射或热敷等方式,温度维持在40-45摄氏度效果较好。

4、手术清创

对于形成脓肿或坏死组织的严重病例,需手术切开引流或清除坏死组织,术后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

治疗期间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恢复。

秦明珠

Q: 孢子丝菌病怎么治比较好

A:

孢子丝菌病可通过外用抗真菌药物、口服抗真菌药物、局部物理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孢子丝菌病通常由皮肤外伤感染申克孢子丝菌引起,表现为慢性结节性皮损。

1、外用药物:

局部涂抹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唑类抗真菌药物,适用于局限型皮肤病变。用药期间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2、口服药物:

伊曲康唑胶囊为一线用药,特比萘芬片可作为替代选择。口服治疗需持续数周至数月,需监测肝功能。

3、物理治疗:

局部热疗或冷冻治疗可辅助抑制真菌生长。适用于药物疗效不佳或特殊部位感染。

4、手术治疗:

对顽固性病灶或淋巴管型感染可考虑手术切除。术后需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防止复发。

治疗期间避免搔抓皮损,加强营养摄入有助于恢复。出现发热或皮损扩散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李涛

Q: 孢子丝菌病能不能手术

A:

孢子丝菌病多数情况下无须手术治疗,通常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方案主要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碘化钾溶液等药物,严重皮肤损害或播散性感染可考虑手术清创。

1、药物治疗

伊曲康唑为一线用药,适用于皮肤淋巴管型;特比萘芬可作为替代选择,需持续用药数周至数月;碘化钾溶液对部分早期病例有效。

2、手术干预

仅限皮肤溃疡坏死严重或合并细菌感染者,手术需在充分抗真菌治疗基础上进行清创,术后仍需继续药物控制感染。

治疗期间应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外伤接触土壤或腐烂植物,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加强营养支持并定期复查。

陈丽丽

Q: 孢子丝菌病能不能口服片剂碘化钾

A:

孢子丝菌病可以口服片剂碘化钾治疗。碘化钾溶液或片剂是治疗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的首选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生长发挥作用。

1、作用机制

碘化钾能改变真菌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申克孢子丝菌的繁殖。临床常用10%碘化钾溶液或片剂,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剂量。

2、适应症

适用于固定皮肤型、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对于播散型或合并免疫缺陷者,需联合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

3、用药注意

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紊乱、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避免与锂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用。

4、替代方案

对碘过敏者可选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物。重症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两性霉素B静脉给药。

治疗期间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出现发热、皮疹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