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痢疾(痢疾)

痢疾

痢疾概述

痢疾,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发于夏秋季节,由湿热之邪,内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消导,更挟积滞,酝酿肠道而成。
  • 发病部位在哪里?全腹
  • 应该挂什么科?消化内科、传染科、小儿消化科、中医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痢疾样大便、水样便、腹痛、腹泻、呕吐、惊厥、发热、脓血便、里急后重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肠镜、X线平片、粪便检测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无人群限制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袁俊丽

Q: 出现痢疾需要如何解决

A:

痢疾可通过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调整饮食、肠道微生态调节等方式解决。痢疾通常由细菌感染、饮食不洁、免疫力低下、肠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

1、补液治疗

腹泻导致体液丢失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可选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痢疾需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用药前需进行粪便培养确定致病菌。

3、调整饮食

急性期选择低渣流食如米汤、藕粉,缓解后逐步过渡至低脂少纤维饮食,避免乳制品及刺激性食物加重腹泻。

4、微生态调节

使用双歧杆菌、酪酸梭菌等益生菌制剂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可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减少腹泻次数。

患病期间注意餐具消毒隔离,便后规范洗手,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高热需立即就医。

龙振昼

Q: 大便拉痢疾什么原因导致的

A:

大便拉痢疾可能由饮食不洁、肠道菌群失衡、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等方式治疗。

1、饮食不洁

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出现腹泻腹痛症状。治疗需暂停进食刺激性食物,补充电解质溶液,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黄连素等药物。

2、肠道菌群失衡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饮食结构不合理会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建议增加发酵食品摄入,补充双歧杆菌、乳酸菌素片、地衣芽孢杆菌等益生菌制剂。

3、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表现为脓血便伴里急后重。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4、阿米巴痢疾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导致,典型症状为果酱样大便。确诊需粪便镜检,治疗选用甲硝唑、替硝唑、双碘喹啉等抗寄生虫药物。

出现持续腹泻伴发热或血便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注意补充水分,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

顾倩

Q: 出现痢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A:

痢疾可能由饮食不洁、免疫力低下、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预防脱水等方式干预。

1、饮食不洁

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可能导致痢疾,常见于生冷食物或未煮沸的水。建议立即停止摄入可疑食物,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

2、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因免疫功能较弱易感染。家长需注意餐具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乳酸菌素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匹维溴铵片等调节肠道功能。

3、细菌感染

志贺菌、沙门菌等病原体侵袭肠道黏膜,可能与接触感染者或卫生条件差有关,典型表现为发热、脓血便。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菌药物。

4、寄生虫感染

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慢性痢疾,通常与生食淡水鱼虾或卫生习惯不良相关,伴随右下腹痛。确诊后需使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双碘喹啉片等抗原虫药物治疗。

患病期间宜进食米汤、蒸苹果等低渣饮食,症状持续超过2天或出现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

李渊

Q: 做肠胃CT能确诊细菌性痢疾吗

A:

做胃肠CT不能直接确诊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粪便培养或核酸检测确诊,胃肠CT可用于评估肠道炎症程度或并发症,但无法特异性识别病原体。

1、诊断局限性

胃肠CT主要显示肠道壁增厚、水肿等非特异性改变,无法区分细菌性痢疾与其他感染性肠炎,需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2、辅助评估价值

CT可发现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对重症患者治疗方案制定有参考意义,但不能替代病原学检测。

怀疑细菌性痢疾时应优先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和培养,若出现持续高热或腹痛加重需及时就医复查影像学。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