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科是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省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现开设床位47张,有医护人员33名,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具有博士学历者3名,硕士学历者4名。
脾胃病科注重专科专病建设,在继承、发展中医脾胃病治疗的特色优势基础上,开展了炎症性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道癌前病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多种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在炎症性肠病研究方面,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主要研究内容,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目前尚不能根治的疑难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具有复发率高的特点,脾胃病科致力于研究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有20多年的历史,经多年临床实践,采用中药内服、制剂灌肠(榆白散)与中医外治联合治疗,使溃疡性结肠炎的总有效率达到90.91%,维持缓解抗复发率达70%。并首创“二步灌肠法”,即先清洁灌肠,再药物保留灌肠,其优点在于可有利于药物与粘膜病变直接粘附,延长药物的保留时间。中药灌肠制剂榆白散具有益气活血,袪腐生肌的功效,在临床应用多年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采用“中医套餐疗法”,针对不同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运用脾胃病科7种中药制剂内服加中医外治相结合进行辨证施治,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系统化和标准化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癌前期病变,胃癌前期病变的防治是脾胃病科的研究重点,制剂珍珠舌草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对减少胃癌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脾胃病科还制定了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6个病种的诊疗规范和疗效标准,不仅规范了治疗,还提高了疗效。
脾胃病科内窥镜中心,拥有先进电子胃镜、肠镜、C13呼气试验分析仪,能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内镜下息肉高频电切除术、,色素内镜(碘染色、靛胭脂染色、NBI)检查诊断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消化道复杂异物内镜下取出术,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急诊内镜下止血(硬化剂注射、连环套扎术),内镜下置管术(食道支架置入、小肠营养管置入)等多项内镜下诊疗。
近年来脾胃病科秉承祖国医学中医外治疗法的精髓,同时不断吸纳新兴的穴位疗法的精华,集众家之长,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展了脾胃病的中医外治疗法,改良并运用了注入式埋线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敷贴法、隔药灸法、循经闪罐疗法、烫熨疗法、自血疗法等外治法来治疗各种脾胃疾病出现的胃痛、胃胀、痞满、腹痛、嗳气、腹胀、便秘等症。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方法独特、疗效显著、适用面广、安全可靠等特点,与中药内服相结合在中医治疗脾胃病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始终坚持临床与科研并重,针对主要病种和重点病种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先后完成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目前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6项。
脾胃病科不断开拓创新,使全科在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能力等综合实力在山西省中医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脾胃病科全体医护人员秉承“医乃仁术,德为医本”的宗旨,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服务于患者。
小儿过敏性鼻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环境控制、免疫治疗、鼻腔冲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通常由过敏原刺激、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感染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5ml/次,每日1次、西替利嗪滴剂5滴...
年轻人得帕金森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年轻人得帕金森通常由遗传因素、环境毒素、脑部损伤、药物副作用和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100m...
脑出血病人痰多可通过体位引流、药物化痰、吸痰护理、呼吸训练、环境调节等方式治疗。脑出血病人痰多通常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吞咽功能障碍、肺部感染、卧床时间长、环境干燥等原因引起。 1、体位引流:将病人床头抬高30度,采用侧卧位或半卧位,有助于痰...
催生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具体取决于催生方式、胎儿状况以及母体健康等因素。催生可能通过药物、机械或自然方法进行,不同方式对胎儿的影响各异。常见的催生药物包括催产素、前列腺素等,这些药物可能引起胎儿心率异常或宫内窘迫。机械催生如人工破膜或宫颈扩...
实时具体收录:
全国医院12086家 医师信息30万+ 科室介绍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