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白色念珠菌病 中医怎么对抗宝宝发热

2023-09-17 16:18:29
宁县中医医院 公立
前往主页 »

中医如何治疗白色念珠菌病

中医治疗白色念珠菌病主要采用辨证分型,实行针对性的对症下药,能够有效疾病而避免复发的现象,对于胎热上攻型的白色念珠菌病,一般采用清热泻脾的中药,适用方药为泻黄散;气阴两虚型的白色念珠菌病,可以采用益气健脾、滋阴降火的中药来治疗,适用方药为知柏地黄汤。

白色念珠菌是很常见的一种真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在感染上白色念珠菌病时一定要及早治疗,否则不仅会损害到自身的健康,也会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带来感染该疾病的风险,中医在治疗白色念珠菌病上有着比较显著的,那么中医如何治疗白色念珠菌病呢?

白色念珠菌病的中医辨证有:

1、胎热上攻型:主要表现为口腔白色斑点,尤其是在两颊、舌面上会附着一层白色厚膜,常常伴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腻等症状,中医治疗时主要以清热泻脾为原则,可以选用的方药为泻黄散,方药组成有藿香、栀子、生石膏、防风、知母、柴胡、甘草等,该方药可随症加减中药,对于口燥咽干、啼哭不止的症状可以加银花、玄参、桔梗;如果出现小便短赤症状就加生地、竹叶、木通。

2、气阴两虚型:一般会表现为口腔白屑散在,常常会伴有五心烦热、形体虚弱、精神倦、脉细数无力等症状,中医治疗时通常是采用一些益气健脾、滋阴降火的中药来调理,适用方药为知柏地黄汤,方药组成有知母、黄柏、熟地、党参、黄芪、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甘草等,该方药可以随症加减,虚热甚者加地骨皮、银柴胡;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就加木香、砂仁、白术;出现心悸怔忡症状加麦冬。

白色念珠菌病是传染性比较强的一种疾病,目前生活中有不少朋友遇到这种疾病的困扰,该疾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所以及早进行治疗比较好,中医治疗白色念珠菌病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患者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很快就能治疗疾病。

中医怎么对抗宝宝发热

中医认为,宝宝的脏腑很娇嫩,而且“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很容易因为病邪侵入出现发热。以下的5个外治法,可以有效疏风解表、宣肺清热。

1。药浴

青蒿、板蓝根、大青叶、千里光、野菊花各100克,麻黄、细辛、苏叶、荆芥各30克。

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洗浴患儿全身。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用2~3天。具有清热解毒、宣肺理气的功效。

2。足浴

香薷、苏叶、荆芥、防风、藿香各15克,菊花、葱白、生姜各30克,连翘10克。

加水煎煮取汁2000毫升左右,先将患儿双足置于盆中,待温度适宜时,首次加药液于小儿踝关节上下,再加食醋50毫升,以后每隔10~15分钟加药液1次,每次约200毫升,直到药液浸没小腿肚为止,共约40~60分钟,每日1次,每次1剂,连用2~3天。具有清热解毒、发汗解表的功效。

3。敷足

吴茱萸、山栀各20克,共研细末,食醋调为糊状,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4小时换药1次,每日1剂,连用2~3天。具有清热平肝、引热下行的功效。

4。敷脐

柴胡10克,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敷肚脐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用2~3天。具有升阳解郁、解表清热的功效。

5。纳鼻

鲜青蒿、金银花、黄芩、板蓝根、辛夷花各30克,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0克,用沸水浸泡30分钟后,去渣取液滴鼻。每次2~3滴,双鼻交替使用,每日3~5次。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清热的功效。

中医教你看外形知气血 调养需注意四方面

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仅仅只包含内在,还有其外在的,例如气色、外部形态等。所以,日常生活中,即使您身体没有疾病,要是气色不好,就显得整个人都不健康,总是会引来许许多多满怀关心的问候与眼神。下面小编教您直接观察一个人的外形就可以了解其气血状况,并且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

中医教您通过观察外形了解气血

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黄、白、青、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看头发: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分叉,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看眼睛: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摸手:摸手的温度,假如手一年四季都是暖和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假如手心偏热、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

看手指:看手指的指腹,假如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则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

看牙龈:看牙龈,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食物越来越轻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身体已经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看耳朵:耳朵气血充足的人耳朵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如果耳朵颜色暗淡、缺乏光泽、有斑点、皱纹多,就表示气血不足了。

气血不好如何调理?

1、饮食调养:平时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食物,如红枣、莲子、龙眼肉、核桃、山楂、猪肝、猪血、黄鳝、海参、乌鸡、鸡蛋、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虾仁、红糖等。同时也可以参考发下食疗方法:

雪彦茶——将阿胶、枸杞、当归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试,水煎服,每周服1剂。本方有补血益气功效,达到气血调和,使皮肤光泽细嫩,主治气血不足,气血两虚。

黑豆膏——黑大豆10阗克,猪油适量。黑大豆如作酱法,取黄捣末,调入猪油熬炼成膏。每次1匙,开水冲服,每日2次。本方长肌肤,益颜色,加增气力,肥健人,《图经本草》曰:“久服令人身重”。

童子鸡——童子鸡1只,黄酒、生姜、食盐、葱白各适量。将鸡宰杀,去除内脏和鸡毛,洗净切块,在汽锅内放入鸡块,并放葱、姜、黄酒、食盐等佐料,不加水,利用汽锅生成的蒸馏水,制得“鸡露”。佐餐,饮露食肉。本方益气、补精、肥健,凡体弱、产后、病后、老年消瘦者均可酌情选用。

2、中药调养: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党参、黄芪、何首乌、枸杞子、山药、阿胶、丹参、玫瑰花等天然中药。

3、运动养生:运动也是调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平时可练习瑜伽、太极拳、保健气功等舒缓运动。另外,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职业女性,应该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4、经络:经常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并坚持艾灸关元、气海、足叁里、叁阴交等穴位。这个要求自己对穴位很熟,没按对穴位还是无济于事。

健康诊疗
查看全部»

同类型疑问答疑

宁县中医医院的资讯精选 »

实时具体收录:

全国医院12086家 医师信息30万+ 科室介绍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