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5-07-15 12:50:45

细菌性痢疾患者需注意隔离防护、饮食调整、药物规范使用、症状监测及环境消毒。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

1、隔离防护

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粪便需用漂白粉消毒后再处理。隔离期至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一周。接触患者前后需用肥皂水洗手,避免共用餐具、食物。

2、饮食调整

急性期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羹,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恢复期逐渐增加低渣饮食,如软面条、苹果泥,禁食辛辣刺激、高纤维及生冷食物。少量多餐,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

3、药物规范

需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诺氟沙星胶囊等。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发热者可配合物理降温,腹痛明显时可使用颠茄片缓解肠痉挛。慎用止泻药以免抑制病原体排出。

4、症状监测

每日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体温变化,观察是否出现脱水征象如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若持续高热不退、意识改变或便血量增加,提示可能出现中毒性痢疾或肠穿孔,需立即就医。

5、环境消毒

患者衣物、床单需煮沸30分钟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厕所马桶、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室内保持通风,垃圾密封处理,消灭苍蝇等病媒生物。

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过渡期间可补充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家庭成员出现腹泻症状需及时排查感染,流行期间避免生食贝类等高风险食品。定期复查粪便常规及培养,直至病原学检测转阴。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