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乙肝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乙肝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可通过病理特征、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区分。肝纤维化是肝脏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瘢痕形成,肝硬化则是纤维化持续进展导致的肝脏结构不可逆改变。主要鉴别依据包括肝脏弹性检测值、影像学形态变化、肝功能指标异常程度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
肝纤维化阶段肝脏质地开始变硬但结构尚完整,超声或CT可能显示肝包膜轻度不平整,肝脏弹性检测值通常在7.4-9.5千帕之间。患者可能出现轻度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轻度升高,血小板计数正常或略低。此阶段肝小叶结构保留,门静脉压力增高不明显,一般不会出现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并发症。
肝硬化阶段肝脏呈现弥漫性结节样改变,影像学检查可见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肝弹性值常超过12.5千帕。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水、肝掌、蜘蛛痣等典型体征,实验室检查显示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显著减少。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增加,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肝脏病理活检可见假小叶形成,这是区分两者的金标准。
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肝功能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完善肝脏弹性检测或穿刺活检。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若出现腹胀、下肢水肿或呕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规范抗病毒治疗可延缓肝纤维化进展,部分早期肝硬化患者经积极治疗仍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