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放射性肾炎
放射性肾炎是指肾脏因接受放射线照射后出现的炎症性损伤,属于放射性治疗后的并发症之一。
放射性肾炎的发生与放射线剂量、照射范围以及个体敏感性密切相关。当放射线作用于肾脏组织时,可能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纤维化改变。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蛋白尿或血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症状。放射性肾炎通常在放射治疗后数月到数年出现,部分患者可能合并放射性肠炎或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放射治疗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可能发现蛋白尿、血尿,血液检查可显示肌酐升高。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CT可能显示肾脏体积缩小或结构改变。肾活检可明确诊断但临床较少采用。放射性肾炎需与原发性肾炎、药物性肾损伤等疾病进行鉴别。对于接受盆腔或腹部放射治疗的患者,定期监测肾功能有助于早期发现放射性肾炎。
放射性肾炎的治疗以控制症状和保护肾功能为主。轻度患者可通过低盐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等措施进行管理。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者可能需要透析治疗。预防放射性肾炎的关键在于精确规划放射治疗范围,尽可能避开肾脏组织,必要时采用肾脏防护措施。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应定期随访肾功能,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