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得了乙肝怎么办
乙肝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定期复查、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乙肝通常由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疗
乙肝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抗病毒治疗需长期坚持,不可擅自停药。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头痛、乏力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2、免疫调节治疗
乙肝患者可使用胸腺肽肠溶片、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等药物调节免疫功能。这类治疗有助于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但可能引起发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避免与其他免疫抑制剂联用。
3、保肝治疗
乙肝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等保肝药物。这些药物能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肝功能指标。保肝治疗需结合病因治疗,不可替代抗病毒治疗。用药期间需避免饮酒,定期复查转氨酶水平。
4、定期复查
乙肝患者应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等指标。每年需进行肝脏超声和弹性检测,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复查能早期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生活方式调整
乙肝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可适量食用鱼肉、蛋清、西蓝花等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
乙肝患者需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免疫力。日常饮食应避免霉变食物和高铜食品,如动物肝脏、坚果等。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使用套。家庭成员应接种乙肝疫苗,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出现腹胀、皮肤瘀斑等异常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轻信偏方或擅自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