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患者饮食如何调理

2025-10-09 10:56:46

慢性结肠炎患者可通过低纤维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补充益生菌等方式调理饮食。慢性结肠炎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

1、低纤维饮食

选择去皮苹果、嫩叶菠菜等低纤维食物,减少粗粮、坚果等高纤维食物摄入。纤维含量过高可能刺激肠黏膜,加重腹泻症状。急性发作期可将蔬菜水果切碎煮软,如胡萝卜泥、南瓜粥等。

2、优质蛋白补充

适量食用鱼肉、鸡胸肉、豆腐等易消化蛋白。避免油炸或腌制加工方式,采用清蒸、水煮等烹饪方法。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有助于修复受损肠黏膜。

3、避免刺激性食物

严格禁酒,限制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避免辣椒、芥末等辛辣调料,减少洋葱、大蒜等产气食物。乳糖不耐受者需避开乳制品,可选择低乳糖牛奶或酸奶替代。

4、少食多餐

将每日三餐调整为5-6餐,每餐摄入量控制在200-300克。进食时充分咀嚼,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两餐之间可补充口服补液盐或米汤,预防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益生菌补充

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发酵食品如无糖酸奶、泡菜等也含天然益生菌。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胀症状。

慢性结肠炎患者需长期保持饮食日记,记录食物种类与症状变化。急性期建议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缓解期逐渐过渡至软食。烹饪时注意食材新鲜,避免生冷食物。若出现体重持续下降或血便,应及时复查肠镜。日常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腹泻。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也有助于病情控制。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