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钙磷结合剂在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含钙磷结合剂可用于控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磷水平,但需根据肾功能分期及血钙水平个体化使用。主要有碳酸钙、醋酸钙等类型,适用于高磷血症且血钙正常或偏低者,禁用于高钙血症或血管钙化患者。

1、碳酸钙
碳酸钙是常用的含钙磷结合剂,每克可结合39毫克元素钙。其通过肠道中与磷酸根结合形成不溶性磷酸钙排出体外。适用于慢性肾脏病3-5期合并高磷血症且血钙正常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便秘和腹胀,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高钙血症。需随餐嚼服以增强磷结合效果,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2、醋酸钙
醋酸钙的磷结合效率高于碳酸钙,每克可结合250毫克磷。其元素钙含量较低,高钙血症风险相对较小。适用于血磷控制不佳或存在轻度高钙趋势的透析患者。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与碳酸钙相比更易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建议分次随餐服用,需配合低磷饮食,避免与铁剂同时服用以免影响吸收。
3、枸橼酸钙

枸橼酸钙的钙吸收率较高,但可能增加铝的吸收毒性,现临床已较少使用。适用于胃酸缺乏或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其代谢产物可碱化尿液,但肾功能不全者可能引发代谢性碱中毒。禁止与含铝制剂联用,服药需与含铝药物间隔至少2小时。目前更多用于骨质疏松的钙补充而非磷结合治疗。
4、个体化用药
含钙磷结合剂的使用需综合评估患者血钙、血磷、iPTH水平及血管钙化情况。非透析患者血钙超过2.5mmol/L时应减量或停用,透析患者需控制每日元素钙摄入不超过1500毫克。合并严重血管钙化或持续高钙血症者应换用非钙磷结合剂。用药期间每1-3个月需检测血清钙磷乘积,维持低于55mg²/dL²。
5、注意事项
使用含钙磷结合剂需严格限制膳食磷摄入,每日不超过800-1000毫克。维生素D制剂需谨慎联用以避免加重高钙血症。老年患者及长期卧床者需特别注意便秘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应注意调整透析液钙浓度,腹膜透析患者需监测透出液钙流失。出现异位钙化、顽固性瘙痒或钙化防御时应立即就医评估。
肾病患者使用含钙磷结合剂期间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适度运动促进肠道蠕动。饮食选择低磷乳制品如淡奶油替代牛奶,避免加工食品中的磷酸盐添加剂。烹饪时可用水煮去部分食物中的磷,限制坚果、豆类等高磷植物蛋白摄入。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和血管钙化评估,配合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增减剂量。出现骨痛、心律失常或意识模糊等疑似高钙症状时需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