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头条资讯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研究发现:容易“腿梗”的老人,都有这4个习惯,你占了几个?

健康陪伴者 发布时间:2025-08-21 13:13 205210次浏览
关键词:老人

腿脚发凉、走路没劲,这些症状可能不只是“老寒腿”那么简单。血管外科医生常说的“腿梗”,学名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像给双腿供血的管道生了锈。那些总抱怨“走两步就腿疼”的老人,往往都有几个共同的生活习惯。

一、四个危险习惯自查清单

1、烟草不离手

每吸一口烟,血管就会收缩一次。长期吸烟会让血管内皮像被砂纸打磨过,加速动脉斑块形成。临床数据显示,吸烟者发生下肢缺血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3-4倍。

2、饮食重口味

咸菜配白粥是很多老人的早餐标配,但过量钠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液粘稠度。更危险的是高油高糖饮食,会让血液里的脂肪微粒像垃圾一样堵塞血管。

3、能坐绝不站

看电视一坐大半天,打麻将连续几小时不挪窝。久坐会使下肢肌肉泵作用减弱,血流速度减慢到正常时的1/3,特别容易形成血栓

4、忽视小伤口

脚后跟皲裂、脚趾缝糜烂都不当回事。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下肢血管病变会使小伤口迁延不愈,最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二、腿部发出的求.救信号

1、间歇性跛行

走路时小腿肌肉酸痛,休息几分钟能缓解,再走同样的距离又发作。这是典型的下肢缺血表现,医学上称为“跛行距离”。

2、肢体温度异常

一条腿明显比另一条凉,脚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以用手背对比两侧脚背温度,温差超过2℃就要警惕。

3、皮肤颜色改变

抬高下肢时脚掌苍白,下垂时又变成紫红色。严重时脚趾会呈现暗紫色,甚至出现静息痛(不走路也疼)。

4、毛发指甲变化

腿毛突然减少脱落,趾甲增厚变形。这是因为毛囊和甲床长期供血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性改变。

三、科学护腿的五个要点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要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要低于7%。就像河道清淤,先要减少上游的泥沙来源。

2、坚持适度运动

推荐“走路到微喘”的强度,每天30-60分钟。走路时下肢肌肉收缩就像泵一样,能把血液挤回心脏。游泳、骑自行车也是不错的选择。

3、做好足部护理

选择圆头宽松的鞋子,每天用温水洗脚后彻底擦干。剪指甲要平着剪,避免损伤甲沟。冬.天慎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4、定期血管检查

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踝肱指数(ABI)检测,就像给血管做“体检”。价格不贵,社区医院就能完成。

5、饮食结构调整

多吃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用粗粮代替精米白面,每天保证500克蔬菜摄入,帮助清除血管“垃圾”。

这些护腿知识要记牢,更要分享给家里长辈。血管老化虽然不可逆,但通过科学管理完全可以延缓进程。记住,能自由行走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别等到步履蹒跚才想起保护双腿!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