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新药渐成主力:FDA批准数505(b)(2)超过505(b)(1)

马乐伟
全球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越来越高,开发新靶点的
NME
药物也越来越难。在当前国家大力鼓励创新药研发的大背景下,改良型新药具有
“
高临床成功率、高收益、长生命周期
”
等特点,对于有志于创新的企业,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研发成功率最高
从全球新药研发成功率的角度看,改良型新药的研发成功率最高。据统计,相较于新化学实体药
(NME
)和生物药,改良型新药在新药研发各个阶段的成功率都是最高的:从
Ⅰ
期临床到获批上市的整个过程来看,改良型新药的成功率为
NME
的
3.6
倍,即便与当下全球研发最火热的生物药相比,改良型新药的成功率也是其
2
倍。
基于其高临床成功率的特点,改良型新药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趋势。以美国为例,从
2002
年到
2015
年
FDA
批准的新药类别及数量来看,在
2010
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10
年之前,
505(b)(1)
占主导,
2010
年之后,
505(b)(2)
逐渐呈上升趋势,并逐渐赶超
505(b)(1)
,
2015
年
505(b)(2)
以
46:37
的比例超过
505(b)(1)
。改良型新药当之无愧地成了全球新药研发的主旋律。
那么,如何做好改良型新药?笔者认为,临床需求、合作意识、工匠精神是其成功的三个要素,即:密切关注临床需求,保持开放的合作态度,根据企业自身优势确定发展战略,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经典案例及启示
利培酮、紫杉醇及透皮制剂,是改良型新药取得巨大成功的
3
个经典案例。
强生在利培酮改良之路上策略非常清晰,共进行了
6
步升级:利培酮常规制剂(片剂)
→
利培酮速释制剂(口崩片、口服液)
→
长效注射剂
(Risperdal Consta
)
→
代谢产物的缓释制剂
(Invega
)
→
代谢产物前药的长效注射剂
(Invega Sustenna
)
→
代谢产物前药的超长效制剂
(Invega Trinza
)。在利培酮常规制剂的专利悬崖后,改良型利培酮系列产品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015
年,
Risperdal Consta
,
Invega
,
InvegaSustenna
三个产品仅在美国的市场销售额就逼近
25
亿美元。该案例也体现了改良型新药
“
收益高、生命周期长
”
的两大特点。
肿瘤领域经典老药紫杉醇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Taxol
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紫杉醇制剂,为
BMS
创造了至少
144
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但其溶媒中聚氧乙烯蓖麻油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严重限制了该制剂的应用。这一点为紫杉醇的改良创造了广阔空间。
Abraxane
在顺应性及有效性方面较
Taxol
有很大改进,也因此成为取得巨大成功的紫杉醇改良性新药。
Cynviloq
作为全球第一个获批的紫杉醇胶束,可能是继
Abraxane
的另一重磅产品。
2015
年,美国华人首富、
Abraxane
的发明人黄馨祥博士以
13
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全球大部分权益买下。
得益于国家对医药创新的鼓励,中国上市许可人制度试点工作正在进行。
Abraxane
及
Cynviloq
的故事给中国科学家们无限鼓励。
日本久光在透皮制剂领域坚持
170
年的成功案例,带来另一个启发:制药企业的成功绝非产品多元化一条路,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到全球领先,同样可以称霸世界。
本报特约
汤森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