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胃溃疡,该如何科学应对?

李阿姨近日腹部疼痛,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去医院看了医生,结果是患了胃溃疡。通过化验和医生诊断,最后发现罪魁祸首原来是她长期在服用的用于治疗关节炎的非甾体抗炎药。
胃溃疡是困扰全球约10%人口的慢性疾病,胃溃疡是指胃黏膜在胃酸、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局部破损,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病灶。它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出血、穿孔甚至癌变等严重后果。
如果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的使用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诱发氧化应激及促进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损伤,所以现实生活中,李阿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目前非甾体抗炎药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全世界大约每天有3000万人在使用。随着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的增多,这类药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药师、患者、社会和政府的关注。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上市,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对于有慢病的中老年患者来说,尤其要注意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以避免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胃溃疡的发生。首先,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长期大剂量使用。如病情允许,尽量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小的药物;其次对于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可同时服用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的药物,以降低胃溃疡的发生风险。
七叶皂苷作为七叶树种子中的天然三萜皂苷化合物,此前被发现对乙醇诱导的胃损伤有保护作用。首先,在抗氧化作用上,七叶皂苷可以提升抗氧化酶活性,减少氧化损伤。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的胃黏膜损伤模型中,七叶皂苷能显著抑制氧化产物MDA的增加,减轻氧化应激对胃黏膜的损伤;其次,在抗炎作用上,七叶皂苷能够抑制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阻止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最后,在增加胃黏液分泌上,七叶皂苷可以增加胃黏液的分泌,增强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胃蛋白酶等的侵蚀。
总而言之,七叶皂苷钠片通过“抗氧化+抗炎”双重通路来保护胃黏膜,其天然成分特性或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安全的新选择,以更好的帮助广大慢性病患者避免胃溃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