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顺应自然、静养身心,滋阴润燥用仲景麦味地黄丸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标志着暑气渐消,秋意渐浓。此时天气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阴阳代谢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处暑过后,养生当顺应自然变化,注重调养身心,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
一、饮食调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适当多吃一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百合、蜂蜜等,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
另外,秋季里有一个养阴法则,叫“少辛增酸”。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可以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寒性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少辛”是因为味辛的东西具有发散的作用,会导致人体出汗,所以处暑后不宜吃辣椒、花椒、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
二、起居作息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处暑后白昼渐短,黑夜渐长,作息应随之调整,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
中午适当午休(20-30分钟为宜),可缓解“秋乏”,保持下午精力充沛。但午睡不宜过久,否则会导致夜间失眠,打乱作息节奏。
三、运动养生
秋应于肺,在志为忧。秋季易产生伤感情绪,故养生要特别注意精神调养,保持心态平和,乐观开朗。
可多参加户外活动,登高望远,欣赏秋景,使人心旷神怡;或多与亲友交流,避免孤独感;也可通过冥想、静坐等方式收敛神气,保持内心平静。
四、防病保健
秋燥容易伤及人的肺脏,耗伤人的肺阴,使人出现口咽干燥、咳嗽少痰等症状。除了饮食调理之外,还可以通过对症服用中成药来改善。
麦味地黄丸是由“补阴方药之祖”六味地黄丸衍化而来,首次记载于明代医家龚廷贤所写的《寿世保元》书中,具有滋肾养肺功效,主要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成分为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也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麦冬、五味子两种中药。麦冬性甘寒,既能润肺,又能清肺火,五味子收涩肺肾之阴,可使得肾水充足,肺阴得到收敛,肺部得到滋润,会让肾阴虚、气虚咳嗽的老年人感觉舒服。所以,麦味地黄丸又叫做“八仙长寿丸”。
仲景牌麦味地黄丸,药材均来自道地产区,药效有保障,同时仲景宛西制药拥有“现代技术集成在传统中药浓缩丸中应用”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技术平台,保证浓缩剂型的仲景麦味地黄丸药物剂型和药效的稳定。(请在医师指导下购买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