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晕针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1-05-1069112次播放
视频内容:
有些朋友在扎针灸的时候会出现晕针的情况,作为针灸医生会首先把扎了针拔掉,然后让患者平躺在一个通风保暖的地方,让他好好的休息,一般情况下休息20分钟症状也就缓解了。
如果还没有缓解,可以让患者喝像糖水、葡萄糖水来补充能量。而对于患者来说,要避免晕针的出现,也就是在扎针之前要做好一定的准备。首先不可以情绪过于激动,另外还要注意不可以空腹扎针,也不要刚刚吃完饭就扎针,还有扎针的时候要放松。因此晕针并不可怕,出现了晕针慢慢处理也就好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针灸治性功能要多长时间

艾叶泡脚的好处
解表散寒、温阳通络、祛寒止痛。艾叶本身特点是辛、苦、温,入脾肝肾三经。辛辣有解表散寒的作用,所以能够治疗感冒。受凉感冒后,鼻塞、鼻流清涕,大量清涕、咽喉疼痛、浑身酸痛或伴发烧,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温度热一点泡到身体发汗,达到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促进感冒很快痊愈。另外艾叶可以温阳通络、祛寒止痛。如腰痛、膝痛、关节疼痛等寒湿之邪导致关节炎、中老年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都可以用艾叶泡水治疗。艾叶泡脚有很多好处,艾叶芳香能够驱赶蚊虫,避免蚊虫叮咬。需要注意泡的过程中注意防寒保暖,心脏病、静脉曲张泡的时候不要温度过高,时间不要过久,艾叶泡脚可以增强抵抗力,改善末梢循环。
艾灸需要注意什么

艾灸它不仅可以防止疾病,也是日常养生保健的常用疗法。它具有疗效显著、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等特点,所以一直为老百姓所常用。艾灸疗法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药物灸以及灯火灸等不同的方法。在施行艾灸疗法之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施灸的方法以及程序,对于瘢痕灸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才可以进行。在日常的家庭保健艾灸治疗的时候,应以安全无创为主,所以常推荐患者采用艾条灸,然后施以温和灸疗法。在艾灸以后,要保持局部的清洁以及局部皮肤温度的正常,防止感受风寒,以影响艾灸的疗效。在施灸时也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当然在做瘢痕灸的时候是可以除外的。在艾灸以后如果出现了身热、头昏、烦躁等不适症状,要嘱咐患者适当的休息,然后饮少量的温开水;如果有严重不适,还可以配合针刺来缓解患者不适的感觉。施灸要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推荐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
关节炎可以艾灸吗

关节炎,无论是仅有关节痛症状或者已经伴有关节变形以及关节腔积液,温灸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一般以11天为一个保健治疗周期,第一天可以艾灸中脘、足三里穴;第二天灸环跳、阳陵泉穴;第三天艾灸风市、申脉穴;第四天艾灸肩髃、曲池穴;第五天艾灸风池、悬钟穴;第六天艾灸身柱、阳关以及三阴交穴;第七天艾灸委中、照海穴;第八天艾灸百会、哑门穴;以上穴位同时加灸神阙穴,以25到30分钟为一个治疗周期。如果四肢关节炎比较重,可以增加三天的穴位灸,即在第九天艾灸肾俞、太溪穴;第十天艾灸大杼、飞扬穴;第十一天艾灸胆俞、阳辅穴;同样是艾灸25到30分钟。如果四肢关节肿大、疼痛明显可以先灸患处,每处灸25分钟,每天选择灸4到6处,灸1到2次,肿痛处好转后再选择按照常规穴进行灸疗。

温针灸的功效
温针灸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驱散机体里寒邪的功效。温针灸是在毫针针刺后,在针尾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是中医针灸的传统治疗方法。即给病人进行针灸治疗时,进针以后通过提、插、捻、转方式,病人获得疗效之后,再给患者加上艾灸。加艾灸有两种方法:一、直接把艾绒用手捻的方法附着在针柄上,然后再点燃;二、把艾条截成两厘米长,插在针灸针针柄上,把艾条点燃。温针灸除有针刺激作用,还有温热效应。可通过针传到机体深层组织,把患者机体里寒邪驱散,比较适宜虚寒性疾病。
刺络放血是怎么回事
针灸有哪些作用

针灸后多久可以洗澡
针灸后多久可以洗澡,这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当时病情情况来决定。如果单纯身体比较虚弱,针灸后并不会影响洗澡时间;如果是感冒、年龄过小或者天气变化比较明显,则可以调整洗澡时间,大部分成年人针灸后洗澡并不受影响。

针灸的作用是什么
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治疗疾病。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手段。在古代《山海经》及《黄帝内经》中均有记载,针灸是在经络理论基础上,通过针刺人体的穴位进行治疗,而经络是一个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系统,通过对人体穴位的刺激,从而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