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9-12-2462116次播放
视频内容:
结肠息肉的原因不是很清楚,有可能是遗传性的,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
病理性:长期的腹泻有可能长息肉,长期的便秘,会有毒素的残留,有可能这一阵抵抗力低下,心情不愉悦,有点气滞血瘀,中医叫做百病皆于气,这个气行、血行,这个老生气,血液流通的慢,有可能就会产生一些肿块或斑块。
遗传性:如果确实有家族遗传病史,可以积极的去做肠镜去检查,如果确实发现有息肉,就及早的给它切除,如果有便秘,可以去做肠镜检查,如果有肠炎的也可以去做检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结肠切除手术会有什么后遗症
通常来说,患者经历过了结肠切除手术以后,所出现的后遗症,首先就是排便的改变,通常是水样的,又或者是稀状便,另外还会导致腹泻跟便秘交替发生;其次就是腹胀以及腹痛,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以及生活;最后就是吻合口瘘的发生。
03:25
哪种情况必须做肠镜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必须做肠镜检查:一、年龄超过40岁以上的人群;二、有结肠肿瘤家族史的人群;三、有腹部症状的人群,如较长时间的腹部不适、腹疼,或者有大便习惯的改变等;四、做过肠镜手术的人群;五、有结肠息肉或早期肿瘤历史在镜下治疗过的人群;六、大便出血的人群;七、腹部有硬包块或排不出大便、腹疼加重;八、病人较消瘦,短期内体重下降较明显,同时有贫血。以上八类高风险的人群及早做癌症筛查,可实现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02:07
绒毛状管状腺瘤是癌吗
绒毛状管状腺瘤并不属于癌症,但是一旦出现还是有一定癌变可能性的。在临床上,如果发现直肠上生长了这种绒毛状管状腺瘤,并且绒毛状管状腺瘤,的体积比较大,绒毛结构非常多,的异型也非常明显,这时就要引起高度重视,表明了这种癌变几率是非常大的。这时就建议患者一定要尽早进行镜下切除,就可以在早期就解除了癌变的隐患,在术后要进行一个密切的随诊,及时找医生进行肠镜复查,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进展。
长期大便溏稀会发生癌变吗
大便长期的便稀,溏稀,跟癌变没有直接相关性,但是可以考虑一下,大便溏稀是什么原因,是胃肠功能不良,还是胃肠有息肉,还是有着其他的原因。所以可以说大便溏稀和癌变,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但是要寻找一下造成,大便溏稀的原因,是因为其他器官,比如脾,胃的功能不良,导致大便溏稀。还是因为结肠有一些疾病,比如长期的慢性的结肠炎,或者说家族性的结肠息肉,以及其他的一些结肠疾病,引起的大便溏稀。而像单发的或者少发的,结肠息肉的话,是相对来说癌变几率是比较高的,而这个家族性的结肠多发息肉,黑热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发生癌变的概率会明显增加。所以对大便溏稀的病人,建议这样的病人到医院做一个相关的全面检查,一方面是纠正大便溏稀,改善生活。二,看看有没有诱发,结肠癌变的基础疾病,尽早处理。
02:03
结肠息肉一定要手术吗
结肠息肉不一定要手术。结肠息肉主要的病理类型包括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样息肉,还有错构瘤样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的癌变风险较低。如果发现数量较少,体积较小的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可以定期监测结肠镜,关注其变化,暂时不需要处理。腺瘤样息肉和锯齿样惜肉是有一定的癌变风险的,需要进行手术,可以选择结肠镜下切除术。结肠息肉目前发病的原因不明,可能跟个人的体质有关,有一定的复发风险,所以在结肠息肉切除术之后,还要定期监测。
多发性肠息肉的症状有哪些
肠息肉的预后如何
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结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02:40
结肠息肉是什么病
一般的结肠息肉指的是,做肠镜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凸起的东西,大夫拿病理的钳子,给它取一块组织的时候,肉眼看的就叫做结肠的息肉,这个息肉一般的是在5毫米左右。这个息肉如果取出来了,那么我们一定要给它送病理检查,有可能切出来的组织,就是一个炎性的息肉,有可能是一个腺瘤样的息肉,有可能是一个管状腺瘤,这三种的结论是管状腺瘤最为可怕,它以后就可能过个若干年,它就会长成癌组织,有可能它会形成大的肿块,甚至于危害生命。所以说如果说发现了有结肠息肉的,那是做肠镜得时候发现的,自己可摸不着也看不见,只能发现你可能肚子有点疼,可能有点腹泻,那么你去医院就诊,大夫建议你做肠镜检查。
为你推荐
专家视频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如何处理结肠息肉
- 2 结肠息肉什么引起的
- 3 结肠息肉严重吗
- 4 结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 5 结肠息肉注意什么
- 6 结肠息肉怎么处理
- 7 结肠息肉怎么得的
- 8 如何知道自己有结肠息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