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近视眼
发布时间:2020-06-0167785次播放
视频内容:
近视眼是屈光不正状态中的一种,是指外界的自然光线,平行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之后,不能把物体的成像准确地投射到视网膜上,而是投射到视网膜前面的一种状态。近视眼患者的治疗主要有:一、凹透镜光学治疗。二、激光手术治疗。但手术之后,还需要进行养护,不能掉以轻心。否则还是会发生近视眼。
造成近视眼的因素有:一、先天性的因素。二、是跟阅读习惯、日常生活的习惯有关系。孩子课业负担重,每天完成大量的作业,所以导致睫状肌肉紧张,不容易得到放松,久而久之屈光系统发生了改变,把光线聚焦的位置从视网膜上面移到视网膜前,所以形成了近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眼睛视力1.0是正常吗

视力1.0基本属于正常的视力水平。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眼睛的主要功能在于看清楚物体,视功能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野两部分,视力为1.0并且具有正常的视野,这个是属于正常的视功能,不能以单纯的中心视力1.0为标准。比如说青光眼的患者,有些青光眼患者视力也有1.0,但是周边的视野缩小,形成了管状的视野,这样单纯中心视力好,也是不正常的。对于成年人来说,1.0的视力同时视野正常,是正常的视功能。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未必达到1.0就是良好的视力。对于儿童视力发育来说,也要看他自身的远视储备量。比如说一个4岁的孩子,就能达到1.0的视力,而远视储备不足,这种情况肯定是发育过快的一个表现,可能很快会发生近视。8岁以上的儿童及成年人。正常视力标准应该单眼视力不低于1.0,双眼的矫正视力差别应该不超过1行。需要知道的是,年龄小的孩子视力发育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每个阶段都是1.0。比如说刚出生的婴幼儿,可能只能看到眼前的手动或者是指数,视力逐渐发育成熟到3~5岁的时候,正常视力下限值,按照专家共识是0.5左右。如果到了6岁的时候,视力正常的下限值是0.7左右,所以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视力,并不都是按照1.0来衡量。总的来说,1.0属于一个基本正常的视力水平,但是对于判断眼睛是否近视,单纯看视力标准也是不够的。有些轻微近视的人或者有轻微散光、远视的人群,在检查视力的时候,他如果有眯眼睛、歪头或者是检查条件不是特别标准,有可能查出来的视力仍然是1.0,认为是正常,但实际上可能已经存在屈光不正的因素了。
戴防蓝光眼镜的危害

长期戴防蓝光的眼镜,会使视网膜细胞对因缺少蓝光的色彩变化,而影响正常的发育,是有害的。尤其是对发育阶段的眼睛,要适应不同的光线刺激,才能让视网膜受到刺继发育完善。蓝光能量很高,能穿透角膜和晶体,直达视网膜。过度暴露于蓝光会伤害眼睛,轻者引发眼部的不适、视力下降,重者还会诱发白内障和视网膜的损害。蓝光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日光中就有蓝光,很多人造光源发出的光中也含有蓝光。比如说节能灯、LED灯、白炽灯、荧光灯、浴霸,平板显示器、液晶显示器,还有手机屏幕等等。蓝光的伤害和暴露时长、暴露强度有关系,长期户外工作也需要防蓝光。过度使用电子屏幕也会伤害眼睛。人眼能看到东西是因为物体先投影到视网膜的上面,再通过视觉神经把物体的影像传给大脑。视网膜上有一个视觉最敏锐的地方叫做黄斑,蓝光如果过量会对黄斑区造成伤害。蓝光对青少年的眼睛伤害是大于对成年人眼睛的伤害。因为青少年的晶体特别清澈,7~19岁时,蓝光射入眼底视网膜约为85%,比19岁以上的成人要多。因此对青少年来说,蓝光的危害更大。蓝光对眼睛的危害:第一是引发视疲劳;第二是会导致视力的下降;第三会导致或加重干眼。长期用电脑、手机或者是在蓝光比较强的地方,可以适当使用防蓝光的眼镜。但是儿童、青少年也不适合长期佩戴防蓝光的眼镜。就像吃饭要饮食多样化,视觉的形成也需要不同波长的光线来刺激。自然光里面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各色光,防蓝光眼镜滤过蓝光波长,蓝光的减少让所看到的物体色彩会发生改变。但是如果是做过白内障手术,透明晶体已经拿掉,滤过蓝光、紫外光的功能减弱的情况下,建议佩戴防蓝光的眼镜,避免光线透过人工晶体折射到眼底,使视网膜受到损害。
戴了美瞳眼睛有红血丝痛是什么原因

近视眼手术最佳年龄
近视眼手术是有很严格的适应征的,首先最低的年龄要卡在18岁,18岁以上,连着两年度数不再发展才可以做手术。现在由于年轻人用眼,尤其是近距离用眼的时间过于长,很多的人在18以后,度数可能会继续的增长,所以现在很多地方把近视眼手术的适应症的最佳年龄、最低的限制到21岁以上。但若患者已经40岁左右,不太适合做近视眼手术,因为摘掉镜子看远没有问题,但是可能过不了两年,看近又出问题,又需要去戴上老花镜,所以做近视眼最佳的年龄段,是选择20岁左右、30岁左右的年龄段是比较好的。
近视手术的要求
近视手术的要求之一是年龄要求,一般来说年龄要在18岁到50岁之间。这项手术对于度数也是有要求的,比如度数要在100度到1500度之间。如果要做近视手术,还应该排除眼部疾病,并且保证身体健康状态比较好,再就是要满足其他的要求,比如过了孕期和哺乳期才能做。
近视眼能自愈吗
近视眼可以分为假性近视、混合性近视以及真性近视。假性近视通过适当休息、理疗等方法具有自愈性倾向,而混合性近视和真性近视无法自愈。必须要通过矫正恢复视力。
高度近视眼底出血怎么治

高度近视眼底应该确认出血的部位,需到眼科进行散瞳的眼底检查,用裂隙灯和特殊的镜子找出眼底究竟是部位在出血,如果出血部位较大,需先口服止血的药物把血吸收一下,然后让光路更清晰,再进行后期的判断,如果出血的部位接近眼底比较重要的部位,比如黄斑,需做黄斑的OCT检查,看一下黄斑有没有受到影响,因为黄斑一旦受到影响,对眼睛的视力影响非常大。眼底出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眼底疾病,机理是某种疾病的刺激情况下,使眼底视网膜上的血管发生断裂,因此引起了或大或小程度不一样得出血。确认了出血的部位和情况后,接下来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的眼底已非常脆弱,甚至是比较易撕裂的状态。通常口服止血的药物,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然后用激光来就把出血的点就像流水的水龙头一样,用激光把水龙头冒水的点封住,如果出现了大的裂孔,出血范围比较大,可能用到眼底手术,是玻璃体切割手术,这种手术也是非常严格的眼内手术,需患者的配合,然后术后也有一系列需注意的东西。所以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来说,要时刻注意眼底的状态,如果发现有出血的症状,比如眼前有黑影,黑团,黑色团块固定不动,不能随眼球运动而转动,这种情况要立即就医检查,是不是眼底在出血。

近视矫正方法有哪些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分别是眼睛的屈光系统发生改变,造成视力低下。这种改变是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矫正。比如配镜子、激光手术、药物治疗,经过治疗,视力是可以得到正常的矫正和恢复。弱视是一种视功能紊乱和低下。即便用上药物、手术治疗,也不能使视力达到正常水平,伴有高度的屈光不正、斜视等并发症。所以这两种疾病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另外近视的患者只要矫正了视力,是可以正常生活,但是对于大多数弱视患者,没有正常的立体视、合适的分读功能,所以对日后的生活造成影响。所以应该对弱视引起更多的注意和重视。

近视眼遗传吗
近视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状态,影响视觉质量乃至生活质量。近视眼的遗传条件有:近视超过600度以上,或者父母是先天性的近视,孩子患近视的几率比较高,几率高达75%,如孩子的父母双方都是近视眼患者,都戴眼镜,但是度数都不高,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或者父母双方近视的形成是由于后天读书勤奋造成,孩子罹患近视眼的可能性就比较低,近视眼遗传要分情况,但是高度近视遗传性比较高,想知道后代有没有可能患近视眼,也可以采取高度近视易患基因位点的测试。

近视眼如何恢复正常
近视眼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状态,是指外界自然光线进入眼球之后,成像在视网膜之前的这样一种状态。近视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真性近视,一种是假性近视。假性近视是指有时候过分地用眼,用眼太疲劳以后,调节眼疲劳程度的肌肉比较紧张,暂时得不到放松,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觉得视力下降,看东西不清楚,有一个方法可以判别,就是给眼睛滴缓解视觉疲劳的眼药水,比如阿托品、美多丽具有缓解睫状肌疲劳作用的眼药水,滴进去之后,睫状肌紧张状态得到了缓解,假性近视的病人就恢复了正常,就可以判别病人是一个假性的近视。真性近视就是经过利用散光眼药水以后,测试发现病人真的有屈光度,而且眼轴变长,这种状态是不能恢复的。
近视为什么会形成弱视
近视之所以会形成弱视,是因为人们的用眼不当造成的,对以后的考本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它们的区别非常大,一般学龄前的儿童容易出现弱视,而学龄期的儿童以及学生容易出现近视。另外,近视可以矫正,但是弱视就算是矫正也很难恢复。
近视激光手术的危害
什么是近视眼
一般来说近视眼就是指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近视是一种视远功能的退化,看近清楚看远不清楚。刚开始往往是假性近视,2到3个月内不能及时消除这种视疲劳和假性近视,就会成为真性近视。通常真性近视后,眼球会从正球体向椭圆形方向变化,眼轴会变长,眼轴每增加1毫米,对应近视度数增加300度。

预防近视的方法有哪些
预防近视首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第二、多参加户外活动,第三、工作学习要做到三个一,眼睛距离桌面一尺,胸部距离桌沿一拳,握笔距离笔尖一寸。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用眼环境不要过亮或过暗,避免在颠簸的公交上看书,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多补充一些维生素和蛋白。
为你推荐
专家视频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近视什么是假性近视
- 2 视力为50属于近视是不是近视
- 3 近视怎么适应
- 4 近视有哪些特点
- 5 近视是怎么得的
- 6 什么叫近视
- 7 近视是怎么产生的
- 8 近视形成是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