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喉咙有痰是新冠肺炎吗

发布时间:2021-05-3192888次播放

视频内容:

咽喉里有痰,一般不考虑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典型的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而且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参考指标。
如果没有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只有咳嗽、痰多,考虑有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部有痰,可能会见于慢性咽炎、鼻后滴流综合征或胃食管反流。
由于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有时会考虑选用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鼻后滴流综合征引起的,可能会选择性地运用能抑制鼻黏膜分泌液体的药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可以治疗肺炎吗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是儿科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清热解毒化痰平喘的药物,对于肺热咳喘口服液来说,如果要是已经明确诊断肺炎的,只能是作为一个配合使用,单纯应用肺热咳喘来治疗肺炎,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力量也达不到。肺热咳喘口服液,实际上就是源自中医的一个,比较经典的方剂,是在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常用中成药,一般对于风热犯表,或者风热闭肺的早期,这时候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于孩子出现的咳嗽、痰液比较多,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孩子已经明确诊断为肺炎,有发热、有咳嗽、有气急、有鼻煽,而且出现了典型的肺部湿啰音,这时候单纯的应用肺热咳喘口服液,已经达不到药效了。所以在明确肺炎的情况下,家长一定要注意,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基础上,还要配合着其他的药物来治疗。比如孩子是典型的支原体感染,可能还要选一些阿奇霉素来给他进行治疗,如果孩子是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可能又要选一些头孢类的给他进行相应的治疗。总之,单纯的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来治疗小儿的肺炎,在临床上相对来说力量还是会弱一些,如果仅仅使用肺热咳喘口服液,会贻误病情,所以一定要搭配着使用。
语音时长 02:33

2021-07-09

81845次收听

03:42
新冠肺炎第几天最严重
新冠病毒感染第几天最重不能够一概而论。一般新冠肺炎发病1周内,应密切观察病情,尽早发现危重症病例,病情加重多发生在发病后9-12天,新冠肺炎的重症、危重症患者可以中低热或者没有明显的发热,重症患者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促凝血功能障碍,及少数患者还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因此在临床中,应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重症、危重症病例,早期干预,阻断病情的进展。
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影像有何特征
新冠肺炎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征在不同时期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在发病的早期一般是多发的小斑片影,主要是精致的改变,随着病情的进展,会逐渐形成双肺的磨玻璃样影以及浸润影;有些重症的新冠肺炎的影像学结果显示肺实变以及胸腔积液。虽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不能够确诊新冠肺炎,但是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病情的进展情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新冠肺炎的患者要配合医生进行影像学检查、血气分析、核酸检测。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20

74639次收听

生过肺炎还会复发吗
引起肺炎的原因其实有很多种,像呼吸道最常见的致病菌有病毒、细菌还有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那他们之间是没有互相的一个免疫性的。因此,其实你得过细菌性肺炎以后,还可以得这个病毒性肺炎,即使是同样得病毒性肺炎。那病毒也有不同的病毒,同样是细菌性肺炎的细菌也有很多种,因此,得过肺炎以后,人体是没有一个永久免疫力的,以后还会复发。所以为了避免肺炎的复发,最主要是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适当的锻炼,合理的膳食和这个合理的睡眠,对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肺炎的复发都有很好的效果。另外饮食清淡和这个尽量适当的这个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对提高免疫功能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说是像老年人,也可以建议大家打一些像流感疫苗,或者肺炎疫苗,这些疫苗也可以帮助提高抵抗力,来这个抵御肺炎的复发。
语音时长 01:37

2021-04-20

73131次收听

肺炎支原体会传染给别人吗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个传染性疾病,因此它可以传染给其他人。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流鼻子、打喷嚏、干咳以后喷出的一些飞沫来传播的。因此对于特别是冬季北方的人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密闭的空间里面,患者最好能够做到特别是在流鼻涕、打喷嚏或者是咳嗽的时候能够戴上口罩。如果不能这个做到全程戴口罩的情况,建议大家和发病的病人可以分屋居住,或者是健康的人群佩戴口罩来预防那个自身被感染的情况。再有一个,就是要勤通风,但是通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就是,不管是健康人还是病人,当通风的这个房间里面最好不要留人,通风以后,然后人群在在这个房间里活动,以免在通风当中会出现受凉的情况,来加重病情。
语音时长 01:19

2021-04-20

99773次收听

老人肺炎如何用药
老人的抵抗力是非常的弱的,而且遇到了天气变化无常了也会出现感冒,甚至也会出现一些肺炎的情况的,老人肺炎是很严重的,目前来说就是需要考虑一些必要的治疗,那么用中医治疗的话,到底应该怎么样呢,老人中医治疗怎么做呢?
间质性肺炎治愈率有多高
健康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事儿,但是很多时候都不如意。患上肺炎对患者来说是很烦恼的一件事儿,治疗就是患者的头等大事儿,在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且努力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非常关注治愈率的问题。那么我们一起看看间质性肺炎的治愈率。
肺炎支原体症状有哪些
通常来讲,肺炎支原体阳性患者在平日里是需要对自身的表现症状多加注意的,只有了解清楚症状才能对症下药,更好的治疗该疾病,早日还患者一个好的身体,因此,下文便将肺炎支原体阳性的相关症状分析如下
肺炎血常规有什么表现
肺炎患者接受血常规的时候,倘若属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会导致白细胞总数升高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还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倘若属于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
疫情期间孩子能否到户外活动
疫情期间是不是孩子可以进行户外活动,总的来说是建议在疫情期间,尽量让孩子都是居家隔离,减少到户外的活动。因为不管是户外人多人少,出门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直接的接触,如果有一些地方消毒的不是很好,孩子可能就会触摸到,然后通过黏膜的接触可能造成孩子的损伤,所以尽量是居家隔离。如果孩子实在是在家里待得特别难受,要出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护,然后尽量选择在非常空旷的地方,让孩子和没有人明显接触的情况下进行一些适当的室外活动,可能这样会减少孩子接触飞沫或者直接传播的机会。但是还是建议在疫情期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在家里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带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活动之后分散他的注意力,让孩子能够在家里能够比较好的愉悦的玩耍,减少他到户外的这种传播的机会。
语音时长 01:19

2020-03-05

55181次收听

02:12
孩子外出没戴口罩会感染新型肺炎吗
孩子外出之后没有戴口罩会不会感染新冠肺炎,这个问题不能够确定。感染肺炎,一定是接触到了冠状肺炎的病人,或者相对比较近的距离可能有接触,有一些病毒可能在一些物体上存留之后,接触到了,然后又去摸了他的鼻或者口部,造成感染。如果正好出去的时候没有戴口罩,确实外界也没有近距离的病毒存在,也不会感染新冠肺炎。但是如果恰巧出去的时候没有戴口罩,周围有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存在,或者有带有病毒的没有发病的携带病毒者,在这个情况下有密切的接触,不戴口罩,很有可能就会被感染新冠肺炎。所以在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护,该戴口罩的时候一定要戴口罩,不要存侥幸心理。
02:40
N95口罩可以重复使用吗
通常情况,医用型N95口罩是一次性的,如果不处于感染场合,N95口罩可以重复使用。重复使用口罩需要做好保护工作,比如室外活动没有接触病毒感染区域,没有持续佩戴超过4小时,口罩没有被污染等。回家后,可以把口罩摘下晾干,然后继续使用。不过,重复使用口罩最多1-2天。另外,有人用75%的酒精或微波炉给口罩消毒,这种做法不正确,因为口罩中间有过滤层,这些消毒并没有作用。所以,想重复使用口罩,主要是做好保护工作。
02:41
新冠病毒会通过气溶胶传播吗
新冠病毒是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这也是新冠病毒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气溶胶是指散播在空气中微小的一些颗粒,这个颗粒可能是在零点一到十个微米,颗粒可以漂浮在空气中。飞沫传播是病人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的飞沫,大概十分钟左右就会下沉,最多传播到五六米距离,所以它的传播时间、生存时间都比较短。而气溶胶是漂浮在空气中,它可能随着空气到处散播。雾霾实际上就是一种气溶胶,SARS病毒,可以最长活一两天,所以这种危害性比较大。新冠病毒,发现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所以一定不能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的时候,一定要把口鼻,用毛巾或者是肘部把它捂住,不要造成气溶胶传播病毒。
排查新冠感染做什么检查
要排查新型肺炎,首先可以做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和血压,了解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再就是要做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和血生化检查,还要做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了胸片和胸部CT检查。如果要确诊病情,则需要做呼吸道标本病原体检测。
02:28
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支气管肺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我们平常临床上多见的一般肺炎,另外是一种重症肺炎。一般肺炎的这种症状主要以发热、咳嗽、气促、肺部的湿啰音为主要表现。典型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方面,是我们的全身症状发热、气促、呕吐或者烦躁。另外,患者会表现为一个咳嗽以及气促、呼吸困难这些表现。比如说患者出现了一个鼻翼煽动、指甲的一个紫绀这些情况。同时有可能在肺部听到一些湿啰音。重症的患者,因为病情较重,他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感染支气管肺炎时,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得到恰当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