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古代使用的针灸用具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18-04-2660146次收听

语音内容:

古代的针灸用具在古书上就有记载,主要以砭石为治疗的工具,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发展进步,开始出现一些铜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的不锈钢针,现已从多年前的重复使用发展成一次性针具,却依然不断地改变与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针灸的利与弊
针灸的好处是很多的,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针刺和艾灸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说可以温中补虚,可以活血通络,可以通经止痛,还可以调畅气机、调畅神志。而且针灸是外治法,不用服药,不像药物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而针灸是没有这些毒副作用的。针灸的时候有可能会造成局部皮下的出血,出现淤血、血肿这样的情况。但这样的情况,一般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吸收了。还有针灸如果操作不当,有可能损伤脏器,比如说气胸,出现了针灸导致的气胸,也会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当然在针灸的过程当中,我们是会避免出现像气胸,这样的脏器损伤的情况,因此大家扎针的时候,完全可以安心放心的去治,不用过多的担心它的坏处或者不良反应。
语音时长 01:34

2021-06-25

82520次收听

02:13
针灸可以治疗颈椎病吗
颈椎病分为很多型,像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等,针灸对于各型的颈椎病都有治疗作用。针灸治疗颈椎病主要是缓解颈椎,发生疾病所带来的各种症状。在针灸治疗的同时还要建议改善自己的坐姿,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要一个姿势待得过久,同时要多仰头、少低头、尽量不要把头往前探,伏案工作时间如果过久,就要起来活动活动,这也是自己对于颈椎病的一种缓解方式,针灸治疗颈椎病的原则,就是有不舒服就来扎,没有不舒服自己多预防。
艾灸疗法功效
艾灸疗法具有很多种功效,概括起来有大概这样几种,它可以有温经散寒、扶阳通络、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像它的温经散寒的作用,就是用它来治疗一些寒性病症,比如一些寒邪侵袭我们人体,导致经脉的闭阻疼痛,这个一些中老年人体会更大,比如说筋骨关节疼痛的这些病,着点凉这些就会加重。像有一些家庭,在来暖气之前这段时间,老年人的腰腿痛,膝关节痛就非常多发,这就是跟寒邪袭表有关,这样的病症就可以适合用艾灸,还有艾灸可以治疗一些寒邪直接侵袭脏腑。比如我们有一些体会,是吃冷饮吃多了或者说下雨天趟凉水受了寒邪了,会有肚子疼,会有拉肚子,有一些女士会有痛经的这种情况,这些都适合用艾灸治疗,利用艾灸温经散寒,驱散寒邪来治疗疾病。艾灸还能够扶阳固脱、扶阳固脱我们平常人保健能够用到,长期的慢性病,比如说很久的一个腹泻,久治不愈的这种腹泻,我们可以用到艾灸,还有有一些人解的比较久了,有些小孩可能会有脱肛,有的人有痔疮以后,痔疮的脱垂,还有一些人有胃下垂、子宫下垂这些病,这些属于阳气下陷了,所以我们用艾灸,它有生举阳气的作用,通过它的升举阳气使脏器回纳。另外老百姓最常用的就是艾灸的一个防病保健作用,防病保健作用,是因为艾灸它能够补益正气,防病抗衰,用于各种虚损类的疾病,用艾灸来预防疾病,最早是出自我们的唐代的孙思邈,提倡的预防医学,比如他说到了艾灸悬钟的时候,能够预防中风等等。我们南方还有一个口头禅叫做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就说如果人不生病,你就要经常灸足三里,这些都是利用艾灸来防病保健的功效。总之艾灸它具有很多的功效,因为艾是辛温的,所以多用于寒症和气虚、阳虚的病症,其他的病症是要求我们养生人士自己去做,因为这个方法特别简单,民间应用比较多,如果你个人应用时候,掌握不了症候的特点,你可以请医生帮助你鉴定一下,你是属于哪种体质,不要滥用,不治病反而添病。
语音时长 02:46

2020-02-27

57645次收听

03:15
艾灸是什么
艾灸主要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绒,艾绒制品燃烧后,熏灼体表一定部位,通过经络疏血刺激,防治疾病的办法,艾叶制成的艾绒特点是易于燃烧,热力温和持久。艾绒点燃后,火苗熄灭,艾炭还会保持热的温度,另外艾绒具有辛温走窜,窜达十二经的作用,它的穿透力很强,药力很快透达病灶处,能够从体表深入到身体里面,熏烤人体脾部,传入脏腑,调整脏腑功能失常,本草纲目说艾能灸百病,针灸大成里说艾有参之功,艾具有人参功效,具有补益人体气血的作用。针灸是针和灸两种疗法的合称,灸就是灸法,灸法包括艾灸和其他灸两大类
什么是耳穴埋豆
耳穴埋豆是中国古老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应用耳穴埋豆法在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和康复方面均有特色疗效。耳穴埋豆是利用体表与脏腑关联的反应点。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运行气血、强身健体之功效,能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念。它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便,患者易接受,疗效好等优势。
艾蒿的禁忌
艾蒿的功效很多,受到人们的喜爱,不过使用艾蒿是有一些禁忌的。艾蒿不能够长期使用,容易引发头痛、头晕的现象。艾蒿要注意频率,一周两三次泡脚即可。而且还要注意使用人群,过敏者、血燥者都要禁用。另外面部、受伤化脓部位都不能使用。
02:35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温经止痛、调养脾胃。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虚症、寒症以及阴症等病症,它可以治疗针刺、药物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的一些疾病。艾灸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是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缓解风寒湿痹所致的肌肉、关节疼痛;第二是行气活血,温经止痛,有助于缓解气滞血瘀及宫寒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第三是调养脾胃,改善食积、消化不良等症状。
02:34
湿疹怎么引起的
湿疹属变应性皮肤病,临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湿疹。急性湿疹,初起时局限于某一部位,很快发展成对称性,甚至泛发全身,损害往往由红斑、丘疹和水疱组成。剧痒,由于搔抓,常引起糜烂、渗液、感染、化脓、结痂等继发改变。慢性者部分由急性病变迁延所致,部分于开始发病便呈慢性表现。慢性湿疹在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常好发于面部、手掌、耳后、阴囊、上下肢等处。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感染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导致。
五行针灸是怎么回事
五行针灸,叫自然疗愈的流派。不针对于具体的症状去进行治疗,针对患者具体的内在的五行属性来进行一个分辨,调整内在五行的失衡状态,这是五行针灸特色的方面。五行针灸比较关键的点是识别患者五行的主导一行是哪一行,每个人都是五行具足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导一面,这个主导一行决定了人类面对世界的方式、方法、思维的角度等。所以患病时躯体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五行针灸主要就是在调整患者内在的五行的失衡状态。五行针灸是一种比较古老的针刺方法,源于中医的典籍黄帝内经,这种针法与通常所见到的常规针法有不太一样的地方。针灸的流派分为两大流派,一种是定向的针刺流派,另一种是五行针灸。
语音时长 02:03

2018-12-27

60148次收听

带状疱疹怎么治疗
带状疱疹应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配合刺络放血之后再加拔罐,把局部留滞的淤血排出。刺络放血疗法可以应用于带状疱疹各个阶段治疗,通常认为带状疱疹发病病程超过三个月以上就是进入了后遗症期。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病程迁延了这么久,疼痛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湿毒、热毒、感受的外邪拥滞了经络,导致局部的淤血,导致局部顽固性的疼痛,淤血致痛的典型特征就是位置固定的刺痛,这与带状疱疹后遗症的疼痛性质非常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几率比较高,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
语音时长 01:43

2018-12-27

64331次收听

针灸减肥的适用人群
针灸减肥的适用人群是单纯性肥胖的病人。内在脏腑没有多大的问题。没有并发症的病人。针灸减肥现在越来越热,这主要是针灸减肥效果好,而且也没有什么副作用,实际上在《黄帝内经》中就给制定了减肥的一个基本原则。把肥胖病人分为三个类型,一类是“脂人”,血脂的脂,“脂人”就是身上圆呼呼圆滚滚这一类人。还有的人不太适合减肥,可能称为“膏人”。就是贴膏药的膏。“膏人”什么意思呢,皮肤松弛,往前一睡皮肤、肉肚上的脂肪拖到床上或者膀子附近的皮肤很长,不穿裤子看着大腿,这皮拖得很长,这类人主要是气虚,不太适合减肥。还有一类人是“肉人”,肌肉的肉,“肉人”来讲就相当于运动员。那类体质的病人不适合用针刺减肥,这种就主要是去给他减少些运动就行了。
语音时长 02:01

2018-11-16

58611次收听

02:20
五行针灸对哪些疾病效果好
五行针灸对心身疾病治疗效果比较好,很多疾病不单纯是由于外感的原因引起,往往是有七情内伤的因素在,就是表现在躯体上的问题,很可能由于内在的情绪变化所引起,所以这一类由于内心问题引起表现在躯体上的疾病,运用五行针灸调整时,效果比较好。对于其症状很复杂,患者哪里都难受,整体都出现问题时,用常规的针法可能不太好入手,所以这时候要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抽离出来,去找到患者的主导一行是哪一行,他内在的五行失衡的重点在哪里,然后进行内在的调整,这时候可能更容易入手,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五行针灸方法。
针灸真的有用吗
针灸疗法源于中国,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在国际上成为流行时尚,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不过,即使针灸疗法开始流行,还是有人怀疑它不过是一个障眼法而已。
针灸真的有用吗
针灸疗法源于中国,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在国际上成为流行时尚,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中医针灸临床对策的若干高招
本病治疗,科学方法应是五个结合:休息与保养结合,运动与静憩结合,治疗与保健相结合,锻练与康复结合,中医与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