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针灸真的有用吗

56041次浏览

针灸通常是有用的,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缓解多种疾病症状。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主要适用于疼痛管理、神经系统疾病及部分慢性病。

针灸对慢性疼痛如腰背痛、关节炎等有明显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内啡肽释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关。临床观察显示,部分患者在连续接受针灸治疗后疼痛评分显著下降,活动能力提升。针灸联合常规药物可减少镇痛药用量,降低药物副作用风险。治疗周期通常需要10-15次,每次间隔2-3天为宜。

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瘫、偏头痛也可尝试针灸干预。针刺面部穴位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面肌痉挛。对于紧张性头痛,针灸通过松弛颈部肌肉、调节血管张力发挥作用。但急性脑卒中或严重神经损伤仍需优先采用现代医学手段。针灸作为康复期辅助疗法时,需由专业医师评估后实施。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从针灸获益。针刺足三里等穴位可调节胃肠蠕动节律,改善腹胀症状。部分研究显示针灸能双向调节胃酸分泌,但对器质性病变如胃溃疡效果有限。建议每周治疗2-3次,持续4周观察疗效。

针灸在妇科疾病如痛经、更年期综合征中展现调节优势。通过刺激三阴交等穴位影响内分泌水平,缓解潮热、情绪波动等症状。对于试管婴儿技术中的胚胎移植阶段,针灸可能帮助放松子宫肌肉。但妊娠期特定穴位存在禁忌,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

呼吸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可配合针灸治疗。印堂穴透刺能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通气功能。哮喘患者接受针灸后部分显示支气管舒张效应,但急性发作期仍需依赖吸入药物。建议在季节交替前开始预防性治疗,每周1次维持效果。

针灸治疗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具备资质的医师操作。治疗前后应注意保暖避风,避免空腹或过饱状态下接受针刺。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及皮肤感染者需提前告知医师。日常可配合八段锦、太极等舒缓运动增强疗效,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

相关推荐

如何缓解针灸后疼痛
针灸后疼痛可通过冷敷、热敷、适度活动、调整姿势、药物辅助等方式缓解。针灸后局部轻微疼痛或酸胀感属于正常反应,通常1-2天内自行消退。
肩井穴的作用与好处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位于肩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具有疏通经络、缓解疼痛、调节气血等作用。刺激肩井穴主要有缓解肩颈疼痛、改善头痛头晕、促进乳腺健康、调节血压、缓解疲劳等好处。
电针灸的副作用有什么
电针是针灸临床防治疾病的一种办法,结合了针灸,又结合了电刺激,有明显的镇静止痛、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等作用,可以治疗各种的疼痛、瘫痪,以及功能失调等病,还可以起到针刺麻醉的效果。一般经电针治疗以后,可能会有施术部位的酸胀、沉重,而且这种感觉在治疗结束,针拔出来以后,这种感觉会遗留一段时间,这个是正常的现象,通常多见于精神紧张,或者第一次治疗的患者。这种感觉在拔针以后,可能还会持续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个别人甚至于能够达到半天,这种感觉才渐渐的消失。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后续治疗中,这种后遗的针感就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短。极个别的人在治疗以后,可能会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折针等异常的现象。如果出现这些现象,正规的针灸医生都会有效的规避这些风险,而且万一出现了,医生也具备处理这种意外情况的能力。所以一般电针灸治疗,要到正规医院去治疗,不要找没有资格的人随便进行电针灸治疗。
语音时长 01:39

2021-07-09

99143次收听

02:06
针灸减肥扎哪些部位
针灸减肥主要选择腹部的穴位为主,还有配合大腿部的穴位。腹部的穴位有中脘、上脘、下脘、关门、滑肉门、天枢、大横、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都可以调理脾胃,调理中焦。同时会配合腿部的像血海、梁丘、足三里、三阴交这样的脾经、胃经的穴位,同样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因为肥胖大多数都是因为脾胃不和、脾胃功能弱所导致的代谢能力弱,该排出去的没有排出去,停留在身体里,就会造成肥胖。针灸帮助调理脾胃,增加运化能力,这样才能慢慢地把身体里肥胖的部位,慢慢地变瘦或者变小,但是针灸减肥需要的是坚持。
02:15
一天中针灸的最佳时间
通常来讲,针灸的时间没有太多的限制。但白天阳气比较旺盛,被选的穴位容易通过手法调动起来,所以白天针灸效果可能更好一点。但是并不绝对,比如一些疾病和时间发作关系比较密切,像有些人有晚上发作的癫痫,以前南方定时发作的疟疾,那就在疾病发作前针刺会比较好。有一些失眠的病人,晚上睡不着觉,也可以在晚上给他针刺。医生也会给病人体内埋一些针,这样在病人睡觉前,可以自己做一些穴位埋针的按压,这样对晚上失眠的状况会有所帮助。对于一些特殊的针法,像有一些时间针法,那就是另当别论了。
03:17
艾灸可以天天做吗
艾灸疗法有治疗疾病和防病保健两大类。不同方面的病症,应用时间和频率由患者的疾病状态和症候特点决定。首先症候一定要属于寒症或者气虚、阳虚病症,应用它防病保健时,患者一般身体脏腑功能失调,但症状并不很严重或者原来有病,但目前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发病,不需要每天做艾灸,可根据情况,每周做1~2次灸疗,每次10~20分钟。慢性胃病经常胃不舒服,没有急性发作,可根据虚损程度每周艾灸2~3次,每次15~30分钟,如急性起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病情较重,可以每天艾灸一次,每次做30分钟,甚至症状没有缓解,可以灸更久,艾灸疗法施治时间和频率,根据病情和症候决定,因人而异。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艾灸的好处可能是温经散寒、排毒养颜,其功效可能是活血化瘀、舒经活络。
艾蒿如何保存
艾蒿通常是指艾叶,是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属于一种常见的中药,其药性温,味苦、辛,归属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在使用艾叶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储存,以保证其药效和品质。
艾条的用法
艾条是用来艾灸的,艾条的用法也是比较多的。我们可以直接灸,也可以用艾灸器来灸,也可以在皮肤和艾条中间,间隔一些物品来间接灸,还可以悬于需要艾灸的皮肤上面进行悬灸。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用法。
02:51
肠痉挛艾灸有用吗
肠痉挛属于肠道神经官能症的范畴,疼痛多为发作性、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对于病程短者灸脐及脐周诸穴能够立即有效;病程长者治疗一般重在肝、脾二经,也可酌情熏灸会阴以及前阴部。一般以九天为一个保健灸疗周期,第一天灸中脘和足三里穴;第二天灸期门、太冲穴;第三天灸下脘、天枢、气海穴;第四天灸肝俞、章门穴;第五天灸乳根以及气冲穴;第六天灸膈俞、膻中、巨阙穴;第七天灸脾俞、三阴交穴;第八天灸胃俞、不容穴;第九天灸肾俞、照海穴;以上穴位灸20到30分钟。
五行针灸治疗哪些疾病
五行针灸可以治疗躯体上的疾病,内科疾病。五行针灸对心身疾病是比较好的,很多疾病不单纯是由于外感的风寒引起,很多病是有七情内伤的因素在,是表现在躯体上的问题,很可能由于内在的情绪变化所引起,所以这一类由于内心问题引起表现在躯体上的疾病,运用五行针灸去调整的时候,效果比较好。对于其他常见内科疾病,症状很复杂,整体都出现问题的时候,用常规的针法不太好入手,所以这时要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抽离出来,去找到患者的主导一行是哪一行,内在的五行失衡的重点在哪里,给他进行内在的调整,更容易入手去看待这个问题,对于这些情况,可以考虑五行针灸的方法。
语音时长 01:45

2018-12-27

59881次收听

刺络放血疗法
刺络放血疗法是针对被拥堵住的部位,通过三棱针、梅花针甚至刺络拔罐等方法,将拥堵局部的瘀血排出体外。气血能够在经络中顺畅地运行,达到一种通则不痛的状态,属于中医治疗中的一种非常强烈的疏通方法,这个针灸叫通其经脉而调其气血,疏通通常分为三种层次的疏通,就是微通、温通和强通,刺络放血属于最强烈的叫强通,刺络放血疗法针对有明显瘀滞气血不能够顺畅流动的时候,应用的一种强通的方法。刺络放血是中医比较传统的一种针刺方法,早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中有一半以上的治疗方法都是运用刺络放血。
语音时长 02:14

2018-12-27

63526次收听

带状疱疹怎么治疗
带状疱疹应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配合刺络放血之后再加拔罐,把局部留滞的淤血排出。刺络放血疗法可以应用于带状疱疹各个阶段治疗,通常认为带状疱疹发病病程超过三个月以上就是进入了后遗症期。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病程迁延了这么久,疼痛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湿毒、热毒、感受的外邪拥滞了经络,导致局部的淤血,导致局部顽固性的疼痛,淤血致痛的典型特征就是位置固定的刺痛,这与带状疱疹后遗症的疼痛性质非常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几率比较高,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
语音时长 01:43

2018-12-27

64331次收听

扎火针存在什么副作用
扎火针的副作用有火针会伤阴,引起口干和皮肤发干,皮肤局部残留一小点痕迹、小黑点,还有局部感染。扎火针后,患者容易出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火针会伤阴,扎完之后会觉得口干、皮肤发干,很快就会调整过来;二、皮肤局部残留了一小点痕迹、小黑点;三、局部感染,尤其是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更容易感染,需要更加注意。
语音时长 01:37

2018-09-30

67312次收听

01:11
针灸后多久可以洗澡
针灸后多久可以洗澡,这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当时病情情况来决定。如果单纯身体比较虚弱,针灸后并不会影响洗澡时间;如果是感冒、年龄过小或者天气变化比较明显,则可以调整洗澡时间,大部分成年人针灸后洗澡并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