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发布时间:2019-12-3159281次收听

语音内容: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肥胖、活动不足、饮食结构、精神神经因素以及病毒感染等。
一、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
二、肥胖: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
三、活动不足: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
四、饮食结构: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
五、精神神经因素:因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心理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
六、病毒感染: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患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怎么控制血糖,一定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来进行。对于糖尿病的控制血糖来说,实际上目前来说可能是常说的叫做五驾马车。对于血糖控制来说,一定要遵循五个方面:首先就是饮食控制。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做到运动治疗,饮食和运动这是治疗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药物的治疗,药物治疗目前来说包括八大类,不同种类的药物之间的联合,帮助患者来控制血糖,这是第三点。第四点,对于糖尿病病人要进行自我监控,所谓的自我监控就是需要患者,监测血糖或者尿糖,自行地监测。根据血糖和尿糖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患者来控制血糖的水平,调整药物的用量。第五,对于糖尿病知识的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建议患者在正规的医院就诊。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对于糖尿病血糖的控制的认知,和控制血糖的知识的管理,以及相关的一些定期的检测,这些都是对于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五驾马车来说是齐头并进的,是同等重要,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因为大家都知道,饮食和运动是治疗的基础。如果不控制饮食,不改变运动的情况,血糖也是不好控制的。
语音时长 02:23

2021-10-15

88539次收听

03:01
化验血糖需要空腹几小时
化验血糖,一般如果需要查空腹血糖,要停止饮食八到十二个小时。一般空腹血糖的标准是停止饮食八到十二个小时,中间的血糖称为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3.9-6.1mmol/L之间。≥7mmol/L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6.1mmol/L-7mmol/L之间称之为空腹高血糖,所谓的IFG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
02:47
最近老感觉渴是什么原因
口渴的现象,一般就是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一、生理性的总感觉渴。如果最近因为工作比较忙,水分的摄入比较少,就会经常感到口渴。还有最近的食谱里含盐比较多,也会出现口渴的情况,这都是一种生理状态的情况。二、病理的情况。一个是血糖代谢的紊乱,如慢性糖尿病的患者,没有及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没有控制主食的摄入量,血糖最近一直波动,这种情况因为渗透压的升高,也会出现经常口渴的情况。还有甲状腺功能的情况。比如甲亢,因为压力过大,精神过于紧张,或药物性影响,也会出现口渴的现象。
糖尿病是人类健康的甜蜜杀手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多发生于收入较高、生活水平改善的人群,被称为文明社会的富贵病。糖尿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且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甜蜜杀手。
高血糖患者如何控制血糖药的剂量
如果是采取用药控制血糖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增减药量或者随意改变药物种类。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可以在家自行监测血糖,然后请医生给予剂量或者药物调整。高血糖的患者是指血糖高于正常值的患者,患者高血糖会有口渴、大量排尿、大量饮水、消瘦等症状。如果患者发现自己或者家人有以上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高血糖如果持续时间长,对患者的危害比很大,并且长时间高血糖或者是血糖很高是很难把血糖降到正常的,因此高血糖的患者,在早期就要采取措施控制血糖。高血糖的患者不能只依赖药物降糖,还需要自己在平时多注意,要忌含糖食物;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要适当的体育运动,消耗体内热量;要少吃油大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语音时长 01:35

2020-02-12

52023次收听

糖尿病脚麻木怎么治疗
糖尿病脚麻木考虑是糖尿病并发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的状态,神经轴突缺血缺氧,节段性的脱髓鞘,神经肿胀、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临床表现为肢端麻木、袜套感、针刺感,严重的患者出现感觉丧失。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治疗,早期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逆转一些尚未坏死的神经轴突和髓鞘。常用的药物除了营养神经、抗氧化的药物外,临床上还可以使用甲钴胺改善神经传导,活血化淤的药改善微循环障碍,补充神经生长因子等。但最基础的治疗还是要控制好血糖达标,避免加重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
语音时长 01:39

2019-12-10

57627次收听

糖尿病会传染吗
糖尿病是不传染的,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来证明糖尿病是可以传染的,但是糖尿病是可以遗传的,它主要是由多基因遗传毒性的结果重叠效应导致一个遗传倾向,那么一型糖尿病或者二型糖尿病它都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以二型糖尿病为重。在遗传的基础上有环境的因素以及免疫的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那也就是说父母有糖尿病,但是子女不一定得糖尿病的,不是100%的发展为糖尿病,也有后天的结果。那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患者的压力比较大,生活方式也不健康,经常熬夜或是摄入过多的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但是运动量又相对较少,所以说导致体内的一个代谢平衡失衡,引起血糖的增高,那么可能会另外还伴有血压以及血脂的一个异常,所以说糖尿病是不会传染的,但是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通过后天的积极的控制、改变环境因素是可以得到预防的。
语音时长 01:30

2019-12-09

62587次收听

糖尿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糖尿病人没有不可以吃的食物,其实什么都可以吃。总体只要限制量,比如血糖高、含热卡高的食物,尽量少吃,主要是因为含热量高的食物可引起血糖迅速的增高,并且没有饱和感,所以吃一点,能量就够了。糖尿病人如果这样吃的话,总是没有幸福感。所以说糖尿病人,含糖量高的食物,含脂肪多的食物,油脂多的食物,这类食物尽量避免。因为这类食物的热卡比较高,吃一点能量就够了,所以尽量避免。还有血糖高时,含糖量高的水果也不能吃,还有油脂,比如动物油,还有肥肉、动物内脏等等,这些都是含油脂比较高的、热卡比较多,所以说就尽量避免。
语音时长 01:28

2019-11-27

58519次收听

02:45
糖尿病要一直吃药吗
糖尿病是否需要一直吃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果是因为胰岛素缺乏导致的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用胰岛素治疗。有一部分患者在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功能正常,可以不吃药,先通过饮食、运动和自我管理的办法控制血糖。如果控制效果达标,就可以一直坚持这种非药物的疗法。如果控制效果不佳,或胰岛功能受损,就需要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不需要一直服药的患者,日常的自我健康管理和饮食、运动疗法一定要长期坚持,也要定期监测血糖,否则血糖还会升高。
怎样预防糖尿病
由于现在人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应酬多,运动还少,所以就会导致好多人患有糖尿病。发胖又是好多患有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而随着年龄越大,患有糖尿病的几率就会越大,为了防止糖尿病,就要提前预防,首先饮食要规律、戒除烟酒、防止肥胖、定期做血糖检查等。
狼疮抗凝物偏低怎么办
狼疮抗凝物偏低其实是正常反应,可不必进行特殊处理,只要定期监测含量变化即可。但如果查出狼疮抗凝物偏高,则说明可能患上了自身免疫或心脑血管疾病,也可能是妇科疾病和糖尿病,此时要积极对症用药治疗。
02:13
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2型糖尿病人也会像1型糖尿病人一样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但是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可能仅仅会有疲乏、无力等这些非糖尿病特异的症状。1型糖尿病人,往往病程刚开始时,胰岛功能就已经受到了明显损害。这个时候血糖会很高,会出现高血糖相关症状。2型糖尿病人起病的年龄比较大,胰岛功能刚开始时还是保留了,这时候血糖也不太高,但是到了后期,血糖会升高。
吃什么能预防糖尿病
为了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发生,在平时应该适当多吃猕猴桃以及百香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同时也要经常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食物,像鱼肉就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还可多吃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丰富的食品。
01:31
怎样降血糖
血糖的管理和控制,需要医生和患者双方良好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完成降血糖的目标。第一,患者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反思自己的饮食运动是否符合科学。如果患者吃的太多或者运动太少,就应该适量控制饮食,再进行运动、锻炼,配合药物治疗才能够控制血糖。第二,医生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胰岛功能、糖尿病的病程、年龄、患者的血糖情况、经济状况等,选择一个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才能够把他们的血糖控制的更好。所以血糖的控制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来完成。
糖尿病从何而来
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有关,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内负责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