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喉咙吞咽疼痛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2-2554553次收听

语音内容:

喉咙吞咽疼痛需注意饮食,根据引起疼痛的三种原因,做不同处理。可口服药物治疗,如果炎症严重或是外伤导致,建议到医院就诊,必要时需静脉输液途经给药治疗。

一、咽喉部急性炎症导致吞咽疼痛。需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可口服药物治疗,如口含片:金嗓子喉宝、西瓜霜含片、华素片等;也可口服消肿止痛的中成药,常用的有六神丸、牛黄上清片、蒲地蓝、清热解毒软胶囊等;如果合并细菌感染,需口服抗生素。若炎症严重,建议医院就诊,必要时静脉输液治疗。

二、外伤、咽喉异物导致吞咽疼痛。建议去医院就诊,进一步诊治。

三、咽喉部肿物、粘膜溃疡、免疫性疾病等导致吞咽痛,也需到医院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洛芬待因缓释片的作用
洛芬待因缓释片的作用主要就是止痛,能有效减轻疼痛的症状。这种药物是一种复合制剂,其中含有布洛芬和磷酸可待因这两种止痛成分。两者结合在一起止痛效果更为明显,且药效持久。
背部按摩后疼痛好几天
背部按摩后疼痛好几天可能是按摩的力度过大引起的,只要多注意休息就能够恢复正常。也可以对疼痛的部位进行热敷,有条件的话可以做背部伸展练习。除此以外,患者也可以适当的口服维生素C制剂。
胸骨疼是怎么回事
在临床上胸骨疼痛经常见到。有许多原因引起,如心绞痛、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肺栓塞、急性纵隔炎、纵隔气肿、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食管癌、胸骨外伤。一、心绞痛:典型症状为突发性胸骨后疼痛,常为压缩和压迫样感觉。二、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等引起胸骨疼痛。三、肺栓塞导致胸骨部疼痛。四、急性纵膈炎、纵隔气肿等疾病导致胸骨后疼痛。五、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造成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和不适感。六、食管癌:患者在咽下食物后,感受胸骨后或者剑突下疼痛。七、胸骨外伤:造成胸骨后疼痛。
语音时长 01:32

2020-03-19

60030次收听

脖子疼要怎么办
脖子疼实际上就是指颈项部的疼痛,颈项部疼痛不能直接说怎么治疗,首先要弄清楚原因,是由于什么造成的,就得要先通过X线、CT或者核磁,诊断清楚脖子痛是由于什么造成的,如果是因为颈椎的椎间盘突出造成的,就要通过治疗颈椎病来治缓解疼痛,而因为颈椎病造成的疼痛特别多,所以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另外还可能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小关节功能紊乱造成,这样的治疗当然比较简单,可能一般的就是用针灸,还有就是简单的按摩也行,但是无论如何,针灸、按摩都要到正规的医院去治疗,而不能随便到一个路边去按摩一下,容易造成危害。
语音时长 01:11

2020-03-17

60495次收听

耳朵疼痛引起的原因
引起耳朵疼痛的原因较多,大体上分为炎症性、神经性和肿瘤性三大类。具体引起耳朵疼痛的原因包括,外耳道和耳廓的急性炎症、急慢性中耳炎、耳部神经痛、耳前瘘管感染、贝尔面瘫、外耳中耳恶性肿瘤等。一、外耳道、耳廓的急性炎症引起耳朵疼痛,这种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伴有耳部肿胀,耳廓牵拉痛等。二、急慢性中耳炎会引起耳朵疼痛,通常是耳深部疼痛,伴有听力下降、耳闷堵感等。三、耳部神经痛,检查耳部无异常改变。咽喉部炎症引起耳部牵涉痛,这种疼痛一般是阵发性、针刺样;三叉神经痛、耳大神经、枕小神经痛引起的耳部神经痛,会伴有头部、咽部疼痛。四、耳前瘘管感染,炎症蔓延,引起耳廓肿痛。五、贝尔面瘫,主要表现是一侧颜面部运动障碍,伴有耳深部疼痛,轻重不一。六、耳带状疱疹,也可引起耳朵疼痛,主要症状有面瘫、听力下降、眩晕、皮肤疱疹。七、外耳中耳恶性肿瘤,可以引起耳朵疼痛,还伴有耳血性耳漏、耳闷堵感、听力下降等症状。具体分析耳朵疼痛的原因,还需要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检查,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方法。
语音时长 01:53

2020-02-25

62138次收听

小肚子疼痛怎么回事
小肚子疼也就是下腹部痛。出现下腹部痛的话,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伴随症状等等综合考虑。如果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的话,可能是受凉或者饮食不当等导致的急性肠胃炎,有脓血便的话,需要排除细菌性痢疾,炎症性肠病比如说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如果有腹胀便秘,腹泻交替等现象,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或者是直肠炎等有关系。有尿频尿急尿痛现象,应该是急性膀胱炎,急慢性前列腺炎或者是输尿管下段结石等。女性患者出现下腹痛的话,通常是妇科问题引起的,比如说急慢性附件炎,痛经,甚至是妇科肿瘤等,也需要排除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出现下腹部疼痛的话,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检查,明确诊断以后针对性治疗。
语音时长 01:25

2019-12-30

58450次收听

02:00
中医能治头疼吗
中医能治疗头疼。中医治疗头痛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医典籍《内经》里就记载着“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还记载有“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在伤寒论里也记载有“外感风寒,头痛项强,麻黄汤主之”。这说明在古代典籍里都记载着,针灸和中药都能治疗头痛,在临床上,头痛是针灸的一个非常常见的适应证,主要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或者神经性头痛,对于头脑里长肿瘤的头痛,应该分辨清楚,然后进行手术等其他治疗。
01:42
头疼针灸需要多长时间
头痛针灸治疗没有固定的时间,需要多长时间取决于病情。一、有的头痛在针灸的过程中留针的时候疼痛就会消失,但是头痛虽然消失,还应该继续治疗,因为头痛是一个反复发作的疾病,并不是疼痛消失以后就可以不再治疗。二、疼痛往往伴随着一些其他的症状,疼痛消失以后其他症状会显现,所以要针对其他的症状继续治疗,疼痛消失以后还要继续治疗,以防它的复发。比较顽固的头疼可能要坚持很长时间进行治疗。
01:46
腰疼怎么回事
腰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腰椎的问题,比如腰椎的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或者椎管狭窄等都可以造成腰痛;第二,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站立,导致的腰肌劳损可以造成腰疼;第三,坐卧湿地、感受风寒之邪也可以造成腰痛;第四,由于肾部的病变,比如有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肾结石等都可以造成腰部的疼痛。发生腰部疼痛的时候,首先要通过X线、核磁或者CT检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腰痛,再根据原因进行治疗,才可能有好的效果。
长期站立脚疼如何缓解
当下很多人因为职业需要,不得不站立很久进行工作,其实这样子对自身的腿部特别不利,想要缓解这样的情况,建议采用以下方法:采用两只脚轮流承重,休息时把腿垫高,用热水泡脚,游泳,调整饮食等。
疼痛的分类
疼痛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可能会发生,会出现胀痛,刺痛,冷痛,灼痛,重痛等等。另外根据疼痛发生的位置也有区分,主要包括浅痛和深痛。深痛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深部组织的疼痛;一个是内脏痛,所以发现疼痛后,要注意进行全面的查看,才可以明确到具体的原因,进行合理的治疗。
什么是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本身出问题,其包括生理性痛或叫伤害感受性痛,比如说手剌口子或烫包会疼,神经本身没有问题叫生理性痛或伤害感受性痛,疼是伴随症状原发病处理好疼就消失;神经和传导通路出问题,神经出问题若末梢神经、神经干、神经根、中枢神经就会产生疼痛叫神经病理性痛。
手腕疼怎么回事
手腕疼的原因有桡骨远端压痛、三角软骨的损伤、伸腕肌腱的炎症。手腕疼,不同的位置,疼痛的方式和疾病不一样。常见的是腕关节的桡侧的疼痛,也就是最常见的桡骨远端压痛,握拳尺偏试验可以是阳性的,握拳尺偏试验的做法就是其它四指握住拇指,同时向尺侧偏,可以诱发腕关节桡侧的疼痛,叫握拳尺偏试验阳性。这个病对应的就是桡骨远端的腱鞘炎,是劳损性的疾病。经常会碰到的是腕关节尺侧的疼痛,同时在屈伸腕关节的时候,可以听到弹响声,压痛点在腕关节的尺侧,发病原因是三角软骨的损伤,也是腕关节疼痛的一个常见的原因。减少腕关节的活动,尤其是负重,像俯卧撑,这一部分的动作就不适合。要佩戴腕关节的支具,对于症状改善也是会有帮助。出现腕关节背侧的疼痛,有可能会出现局部的肿胀、压痛,这一部分的诊断应该是伸腕肌腱的炎症的反应,有时候和损伤或者是急性的劳损有关系。治疗,一个是制动,另外局部用一些活血止痛的中成药。症状比较重的,可以用一些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物,对症状改善都会有帮助。
语音时长 02:04

2019-10-11

54952次收听

02:57
尾椎骨疼是怎么回事
尾椎骨疼常见的原因和外伤有关系,外伤以后尾骨部分的疼痛有时候会影响到走路或者是座位,症状比较重的病人,需要X线的检查,排除骨折的情况。折尾骨骨折的病人移位明显的可以手法复位,移位不明显的,对症处理就可以。药物治疗早期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扶他林或者是芬必得。中药可以用一些活血止痛的中成药口服和外用。中药可以用一些活血止痛的中成药口服和外用,早期可以用芪苈胶囊。X线检查以后排除骨折,尾骨的疼痛还是很明显。这一类的病人诊断就是骶尾部的软组织损伤,治疗也是对症治疗为主。尾骨部疼痛比较少见的是尾椎的或者是低谷的肿瘤,疼痛反复发作这一部分的人群,有的时候需要X光片和磁共振的检查,排除这一部分的情况。
02:44
手腕疼是怎么回事
手腕疼考虑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第一,桡骨远端的腱鞘炎,也叫妈妈手,属于是劳损性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腕关节的桡侧的疼痛,也就是桡骨远端压痛,握拳尺偏试验呈阳性,握拳尺偏试验的做法是其它四指握住拇指,同时向尺侧偏,可以诱发腕关节桡侧的疼痛;第二,三角软骨的损伤。症状表现为腕关节尺侧的疼痛,在屈伸腕关节的时候,可以听到弹响声,压痛点在腕关节的尺侧;第三,伸腕肌腱的炎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表现为腕关节背侧疼痛,有时局部会出现肿胀、压痛。一般是急性劳损引起的。手腕疼可采用活血止痛的中成药或者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可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