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儿腹泻症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3-1163087次收听

语音内容:

小儿腹泻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变稀,部分伴有发烧、腹痛等症状出现。

一、小儿腹泻时,大便次数超过三次以上,属于腹泻范围;大便性状指大便变稀,可呈稀水样、蛋花汤样。部分患儿会夹有黏液便、脓血便。

二、发烧。为中等发热甚至是高热。尤其是细菌性痢疾时,部分高热三十九度以上,还可同时伴有呕吐,如轮状病毒感染后会伴有呕吐、腹泻和发热。

三、腹痛。腹痛是腹泻常见并发症,可轻可重。有的孩子腹痛较明显,常有哭吵。此时也要注意腹泻引起肠套叠等并发症。若孩子时常哭闹,腹部疼痛比较明显,要及时去医院做B超检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38
宝宝拉肚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宝宝拉肚子可由多种原因造成,常见的有饮食因素,感染因素,腹部着凉、消化不良、药物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宝宝的身体较为脆弱,胃肠道的发育也不完善,饮食过量或饮食不当均可导致拉肚子,例如过早喂食大量淀粉类、油脂类的食物,食用冰镇果汁、冰淇淋等,有些宝宝对突然增加食物或改变原有熟悉的食物不耐受,也会引起拉肚子。感染因素一般为肠道内感染,由病毒、细菌引起,以病毒感染最为多见。此时,建议就诊查明感染因素,对因对症治疗。腹部着凉是最容易发生也是家长最容易忽视的一种原因,气候变化,宝宝表达能力不足,家长容易忽视其体感温度,未能及时增加衣物,宝宝腹部着凉,肠道蠕动增加,引起拉肚子。此外,饮食过多胃肠道负担重导致的消化不良、肠道外感染时使用了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紊乱都可引起宝宝拉肚子。宝宝发生拉肚子,一方面尽快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一方面及时补充水分,预防脱水,同时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可给宝宝使用丁桂儿脐贴。丁桂儿脐贴是一种纯中药外用贴剂,由丁香、肉桂、荜茇组成,能起到健脾温中、散寒止泻的作用,常用于宝宝拉肚子、寒凉性腹痛、胀气、肚子不舒服的治疗,直接贴于肚脐,药物经脐部渗透直达腹部,作用直接。外用药无需口服,减少孩子肝肾负担也减少家长喂药烦恼。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规避各种致病因素,预防、减少宝宝患病几率。
02:24
孩子拉肚子吃什么药见效快
治疗孩子拉肚子若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小孩如消食片、多酶片等促进消化的药物进行治疗。若是由于腹部受凉可以通过热敷或者是按摩改善腹痛症状。由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寒湿内停,可以给宝宝使用中药外用贴剂治疗,如丁桂儿脐贴,贴肚脐治拉肚具有健脾温中、散寒止泻功效,穴位贴敷,止泻效果好。
02:25
宝宝拉肚子脱水症状有哪些
宝宝拉肚子脱水,症状表现如下:轻度脱水患儿主要表现为轻微口渴,尿少,皮肤弹性正常;中度脱水患儿的精神比较差,严重者会有躁动不安、口渴、尿液明显减少、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等表现;重度脱水患儿会出现皮肤弹性消失、尿液极少甚至无尿、血压下降等情况。宝宝轻度腹泻脱水时,应当及时补充淡盐水,同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外用药治疗,如。此外,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如益生菌、蒙脱石散等,可以帮助肠道菌群恢复正常,保护和修复消化道黏膜。
1个多月宝宝1天拉几次大便
一个多月的宝宝一般来说每天的大便次数有点个人差异,一般来说1~5次都属于正常的大便的次数的范围。因为对于这个阶段的小宝宝来说,胃肠仍然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这种功能,所以说大便的次数与成年人或者与大一点的儿童相比,仍然是偏多的,一般就是少的一次,多的可以达到五六次。还与喂养方式有关系,如果这个宝宝是纯奶粉,也就是人工喂养,大便次数可能会少一些,一般是大便偏干。如果要是这个宝宝是纯母乳喂养,比如说母乳喂养的孩子,这时候他的大便的次数相对来说就多一点,一般就是四五次、五六次,这也是属于一个正常的范围。在这里提醒给大家一点的是,除了观察大便的次数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性状,也就是说要看大便质地怎么样,稀不稀,另外,大便中有没有这种没有消化的奶瓣,再有大便有没有这种酸臭感,要注意观察这些改变,甚至有时候有没有一些泡沫。不同情况下,给临床有不同的提示。如果泡沫比较多,这时候就要提示了这个孩子有可能受凉了、受风了。如果这个孩子就是大便比较的酸臭,而且有不消化的奶瓣,这时候就提示这个孩子有可能有伤食的一些情况。再有要是大便特别的臭,有可能还与孩子出现的这种湿热下注有关系。此外,还有脾虚的宝宝,大便多是稀烂不成形,而且色相对来说比较淡,气味也不重,所以要注意这几种情况。
语音时长 02:29

2021-07-09

69690次收听

小儿腹泻会不会引起抽搐
小儿腹泻当然可以引起来抽搐,而且小孩还有常见的抽搐性疾病,叫小儿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这种疾病就是小儿腹泻引起来的抽风,而且抽风的发生还比较频繁,和高热惊厥不一样,不是由于发烧引起的抽风,而是由于轻度胃肠炎引起来的,发生机制并不是太清楚。为什么轻度的胃肠炎,没有出现明显的发烧,也没出现明显的电解质紊乱,孩子就出现惊厥了?可能与肠道的感染以后引起的毒素作用有关系,但是机制并不是太清楚。这类的疾病有一个疾病的名称,就叫轻度胃肠炎伴有良性惊厥。孩子有轻度抽搐的表现,然后变成反复的抽搐,一天可以发作3-4次,但是抽搐通过名称大家也看到是良性惊厥,预后还是比较好的。
语音时长 01:00

2021-06-25

81851次收听

小儿腹泻药和感冒药可以一起服用吗
小孩子腹泻药和感冒药最好不要同时服用,因为小孩子腹泻的时候可能会经常使用到一些像益生菌类的药物。而感冒药物的时候,有些可能是需要使用一些抗生素,有可能在互相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互相药物的这种影响,失去药效,影响孩子的这种药物的发挥作用,影响病情的缓解。多数的孩子腹泻药和感冒药尽量不要同时服用。孩子在腹泻的时候,如果出现感冒或者是在感冒的时候出现腹泻,一定要在药物使用上应该注意两个疾病同时兼顾。因为很多感冒药有一些清热解毒的作用,本身这种药物服用就可能会加重孩子的腹泻,当然孩子如果出现这种,同时有两个症状的时候,要尽量注意药物之间互相的影响,避免造成更多的症状可能会出现。
语音时长 01:04

2021-05-12

83308次收听

宝宝腹泻抽风是脱水吗
宝宝腹泻时出现抽风的症状,不是由于脱水引起的,是由于腹泻比较严重导致了脱水引起发烧,发烧持续不退就会引起抽风的症状。腹泻指的是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质发生改变,一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以上,以蛋花汤样便和水样便为主,并且伴有口干舌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严重的腹泻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引起昏迷。腹泻比较严重会引起发烧,有高热惊厥史的患者很容易出现抽风的症状。积极的止泻,给予水分的补充,纠正酸中毒,维持体内正常的水电解质,查明腹泻的病因,及时的给予相应敏感抗生素进行综合治疗。大便次数逐渐减少以后可以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12

81916次收听

小孩呕吐能喝奶粉吗
小孩呕吐是否可以喝奶粉,主要是和目前呕吐的轻重程度有关。如果目前小孩呕吐并不是很严重,呕吐的次数也不是很频繁,可以适当的给孩子喝一些奶粉,能够补充水分和因为呕吐而流失的营养,但是不要一次性给孩子喝的过多,否则很容易会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可能会加重呕吐症状。如果目前小孩呕吐症状比较严重,呕吐的次数也比较频繁,这种情况下尽量不要给小孩喝奶粉也不要给小孩吃其他的食物,一般是建议禁食4~6个小时左右,能够有效的修复胃黏膜,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语音时长 01:09

2021-04-20

80056次收听

小儿腹泻综合症忌口
小儿腹泻多半是由于宝宝的体质过差而造成的结果,患儿在发病初期会有高热、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严重的会并发小儿肠炎,如有积极的进行治疗才能最大限度的遏制住,在对其进行常规的治疗以外,饮食的护理也同样非常重要。那么,小儿腹泻有哪些饮食禁忌呢?
小儿腹泻的特有表现
一些家长们由于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宝宝出现了疾病也不知道,例如小儿腹泻,家长们应该多点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常识,那么宝宝腹泻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腹泻的危害有多严重
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孩子都遭受过腹泻的骚扰,虽然不是什么大病,可是发作起来不仅仅影响工作,对身体的伤害也很大,如果一直腹泻的话,会拉到全身发软没力气。那么对于小儿腹泻来说,又有哪些危害呢?对这方面家长可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详细给家长介绍一下。
儿童大便频繁挂什么科
儿童大便频繁可到消化内科就诊。大便频繁说明有腹泻,可因食物、肠道疾病等引起,应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或服用药物治疗。
02:51
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
小儿大便性状呈水泻样大便,蛋花汤样大便,黏液便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于三次以上,即可诊断为腹泻。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包括霍乱,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如致病性大肠杆菌,抗菌素相关性肠炎,轮状病毒,腺病毒肠炎等等。非感染性腹泻包括饮食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等。
小儿腹泻如何检查
儿童的肠胃功能没有成人强健,像平时消化不良或者是保暖不够都可能会引起儿童的腹泻,儿童得了腹泻的检查方法一般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B超检查、大便常规检查这几种方式。另外,为了避免宝宝再患腹泻,应该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带孩子进行运动加强体质。
02:41
宝宝拉肚子能喝奶粉吗
宝宝拉肚子期间,奶粉要喝新鲜的,奶粉最好不要换,喝以前喝过的不过敏的耐受了的奶粉。奶粉要掌握少量多餐的原则,甚至比平常的浓度偏淡一点。此外,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增加一点点米汤,如果特别小的婴儿米汤都不行,因为小婴儿乳糖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