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宝宝咳嗽喘息要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3-1664712次收听

语音内容:

宝宝咳嗽喘息,要看他的程度,如果仅仅是咳嗽喘息三声两声,可以适当的在家里备一些止咳的药物。如果孩子咳嗽喘息的症状很重,或持续时间很长,要到医院由医生鉴别诊断后,判定原因再进行治疗。

孩子引起咳嗽喘息的病因很多,哮喘本身是一个反复发作的咳喘,是一个慢性的疾病状态,需医生长期指导进行治疗。

还有一些是急性发作,像毛细支气管炎也是咳喘状态,发作比较快速,症状缓解的时间也比较短,治疗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和症状缓解治疗。还有可能是支气管异物,出现咳喘的情况,要进行一些支气管的灌洗,把异物取出,缓解孩子的咳喘状态,所以不同原因引起来的咳喘,治疗不一样。

相关推荐

小儿变异性哮喘能吃糖吗
小儿变异性哮喘引发的原因会比较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过敏体质所造成的,所以在生活中要引起重视,小孩变异性哮喘是可以吃一些糖的。但是要注意不能吃过多,简单的吃一些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另外就是要远离过敏原,要远离花粉等这些过敏的物质。
小儿哮喘要用抗生素吗
小儿哮喘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主要用于细菌感染,而哮喘属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若合并细菌感染时,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评估后考虑使用抗生素。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通常由过敏原、冷空气刺激或遗传因素诱发...
儿童夜间哮喘发作怎么办
儿童夜间哮喘发作可通过保持环境清洁、调整睡姿、使用药物、监测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儿童夜间哮喘发作通常由过敏原刺激、呼吸道感染、气温变化、剧烈运动、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引起。1、保持环境清洁卧室需定期除尘除螨,避免使用毛...
小儿哮喘怎么中医治疗
小儿哮喘可通过中药汤剂、穴位贴敷、推拿按摩、艾灸疗法、饮食调理等方式进行中医治疗。小儿哮喘多由外邪侵袭、痰湿内阻、肺脾气虚、肾气不足、情志失调等因素引起。1、中药汤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适用于风热犯肺型哮喘,表现为咳嗽气促...
婴幼儿的哮喘和治疗
婴幼儿哮喘可通过避免过敏原、雾化吸入治疗、口服药物、免疫调节、环境控制等方式治疗。婴幼儿哮喘通常由遗传因素、呼吸道感染、过敏原暴露、空气污染、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
02:01
哮喘儿童能养宠物吗
哮喘的宝宝家里是不是能够养宠物,多数情况下要看引发哮喘的过敏原。如果孩子过敏、哮喘跟动物的皮毛或尘螨、螨虫有关,建议尽量不要养宠物,因为很多孩子的哮喘病,是对动物的皮毛、尘螨、螨虫有过敏反应的,这是比较常见的过敏原。如果孩子对这些物质不存在过敏反应,而且在宠物饲养过程中,家里也很注意卫生状态,可以观察孩子养宠物之后的状态,给宠物进行比较好的卫生处理,也可以养宠物。但是如果孩子养了宠物之后,症状有所加重,还是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养宠物是第二位的。
02:20
长期吸入激素治疗哮喘会有副作用吗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多对孩子没有太多的副作用。当然任何一个药物都没有绝对的,除了吸入之后,进到靶器官,还有少部分经过肺部的血管吸收入血,所以对全身的影响力度很小,但是不能完全除外。哮喘的治疗,吸入糖皮质激素是非常好的办法,它能够明显的缓解孩子的炎症状态。糖皮质激素的吸入多数情况下,安全性要跟口服或者静脉的糖皮质激素相比,副作用很小,而且对病症治疗的缓解很有效,但是它也还是存在一些副作用的。所以在吸入糖皮质激素以后,尽量给孩子做一些漱口、洗脸,减少口腔黏膜真菌的产生,减少造成激素的影响。也可以进行药物的调整,减少副作用对孩子的影响。
02:01
孩子喘息是哮喘吗
哮喘的治疗,吸入糖皮质激素是非常好的办法,它能够明显的缓解孩子的炎症状态。哮喘是一个慢性疾病,是需要长期的治疗,所以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多对孩子没有太多的副作用。当然任何一个药物都没有绝对的,除了吸入之后,进到靶器官,还有少部分经过肺部的血管吸收入血,所以会对全身的影响,力度很小,但是不能完全除外。所以糖皮质激素的吸入多数情况下,安全性要跟口服或者静脉的糖皮质激素相比,副作用应该是很小,而且对病症治疗的缓解也是很有效,但是它也还是存在一些副作用的。所以在吸入糖皮质激素以后,尽量给孩子做一些漱口、洗脸,减少口腔黏膜的一些真菌的产生,还有对于面部的皮肤刺激,可以进行漱口,减少造成激素的影响。可以进行药物的调整,减少副作用对孩子的影响。
如果孩子不喘了就是哮喘病好了吗
如果哮喘的孩子不出现咳喘,不能说孩子这个症状没有了,一定是完全好了,因为哮喘是一个慢性病,目前的治疗都是用一些药物缓解孩子的症状发生,只是缓解了并没有说根治,所以我们对于哮喘很少用根治这个词,说明这是一个慢性的疾病,即使是用药控制住了之后,症状不再有,也并不能说这个病就已经达到了一个根治的状态,有可能在一些特殊的状态下他可能又出现发作,比方说我又重新接触了新的过敏原,或者是一些大量的过敏原,或者是免疫力低下,或者是在感染的一个情况下,都可能诱发出一个新的喘息出现。所以我们不要说喘息症状没有了,哮喘就好了,我们就自觉的就把药停掉,这是不对的,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还要有一些维持用药的时间,我们也要通过其它的一些观察,比方说肺功能或者是一些过敏原的检测来看他的情况,所以不要自己根据自己单纯的症状来判定是不是已经治疗好了,或者是可以停药。
语音时长 01:17

2020-03-16

60085次收听

儿童喘息和哮喘的区别有哪些
喘息和哮喘这是两个概念,喘息是一个症状,就像我们有的人会出现发热。另外哮喘是一个疾病的名称,对于一个疾病的判定,比方说诊断一个孩子是上呼吸道感染,它可以发热,但不是所有的发热都是上呼吸道感染。喘息和哮喘,一个是症状,一个是疾病的名称。多数哮喘的孩子,是可以伴有喘息的症状,这也是哮喘的一个,典型的表临床表现,但并不是所有的喘息的孩子就一定诊断哮喘,像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感染以后,也是出现喘息的状态;还有一些儿童比较常见的一些异物的吸入,也会出现反复的喘息状态,这些其实是跟过敏没有特别明显的关系,我们不能诊断哮喘,所以哮喘的孩子可以表现喘息,但不是所有喘息的孩子都是哮喘。
语音时长 01:07

2020-03-16

55505次收听

婴幼儿哮喘症状有哪些
婴幼儿哮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和喘息。以夜间、早晨症状较明显。发作前可有流清涕、打喷嚏和胸闷,病情严重的可有发作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恐惧不安,面色青紫,大汗淋漓此时患儿存在严重的缺氧情况,同时伴有头疼头晕的症状,病毒性感冒、接触过敏原均可诱发哮喘发作,使咳嗽喘息加重。另外冷空气刺激或剧烈运动后,吃虾、蟹、奶、蛋等异性蛋白等都可以诱发哮喘使咳嗽喘息加重。因此有哮喘病史的患儿要预防感冒,避免接触过敏原,出门戴口罩。
语音时长 01:22

2020-02-10

56400次收听

02:34
小孩为什么会得哮喘
哮喘的主要两大块原因引起的,一个是家族的遗传史。第二个原因是变异源。变异源的涉及的这个范围就比较广,有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还有一些其他的少见因素。家族史当中一二级三级亲属当中有近亲属患哮喘史,那么这个孩子的得哮喘的这个体质几率就会很大。那么第二个就是他是不是在有效的这种变异源刺激之下发生了这种哮喘?那么这个变异源的刺激也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比如说我们常见的过敏性的这种刺激因素,花粉,冷空气等等。哮喘的发生一定要有两个条件,首先是孩子有哮喘的体质,其次它要有一个变异源的刺激,才会使这个哮喘最后发生。有家族的遗传史,但是如果他一直不接触变异源引诱发她这个哮喘的变异源,他可能也不会使得焕发哮喘。
小孩哮喘需不需要查过敏原
小孩哮喘一定要查过敏原。哮喘发病原因之一是变态反应源刺激以及病源刺激。首先要明确的知道特异性病原刺激是什么,才能更好诊断孩子病情,为后续治疗以及治疗过程进行很好评估。无论孩子哮喘是否由于某过敏原引起,不明确情况下,要做过敏原确诊。检查过敏原时,不要特别盲目,要选择正规医院,做正规检查。检查不要撒大网,尽量做跟孩子哮喘发作比较接近和在很小范围内做筛查。
语音时长 01:36

2019-10-23

63318次收听

小孩哮喘可以治好吗
小孩得了哮喘是一定能治好的,这个是肯定的。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的医学已经发展到非常高的一个程度了,哮喘是能治好的。大家一定要有积极的心理,要有这种可以接受我们长期治疗的这种准备。因为哮喘治疗不是像普通的疾病那样立竿见影。比如说感冒,我们得了感冒,三五天不用用药,可能很多都自愈了。但是哮喘确实是需要一个耐心,需要家长依从性非常高,需要孩子也遵守这个服药的这个程度也要非常好。因此就是全家总动员,积极配合医生,长期平静的接受这个哮喘的治疗,最终才能获得一个很好的结果。除了治疗之外,其实哮喘更多的时候还需要一个管理。所以我其实要建议我们有哮喘的家长,能够带着孩子去到医院组织的一些公益的这种哮喘的培训课,或者叫什么学堂,大学堂去学习一些哮喘方面的知识。孩子在心理方面也能够成长,也能够接受这种治疗状态,更多的融入到我们正常的孩子的这种生活当中,所以根本不必要去有担心。哮喘一旦得了,好像就终身不能治愈的这种怪圈和这种低级的这种想法当中。
语音时长 01:39

2019-10-23

61478次收听

03:41
小孩哮喘能根治吗
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有遗传的因素,是一个不容易根治的疾病。但是也有很多治疗办法去控制它,让它尽量的少发作,这样都可以达到控制和根治的作用。控制哮喘首先要知道小孩具体的过敏原,比如动物皮毛、雾霾、花粉、灰尘。很多病人会依赖检测,它可以有些指导作用,比如食物不耐受,过敏吸入过敏原,但是它检测的内容相对比较少,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小孩哮喘根治的办法就是用药,药物的使用是根据孩子发病的情况来决定,如果哮喘反复、长期的发作,他就要长期用药,比如抗过敏的药,还有一些长效的β2受体激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