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长痔疮吃什么药

发布时间:2020-03-1756273次收听

语音内容:

痔疮有口服和外用两种药物。口服的药物国内主要是以消肿治疗为主,这些药物能有效地减轻痔疮、消肿,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外用药物则是通过肛门用药来有效地减轻痔疮周围的炎症及减轻病人的一些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相对比较安全。

但是孕妇在用时,建议严格依照说明书或者医嘱进行使用。患者如果有轻微的痔疮,却没有明显不适症状,比如肛门肿痛,肛门异物感,肛门下坠感等,可以不必特殊治疗。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蹲厕所即可。如果患者痔疮伴有肿胀疼痛、下坠感,可以口服迈之灵片,以消肿止痛治疗。并且大便干燥时可以口服麻仁润肠胶囊以通便,避免久蹲厕所。

如果患者肛门肿胀、疼痛比较明显,可以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注入肛内,消炎消肿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痔疮术后20多天刺痛算正常吗
一般情况下比较简单微创治疗,创口比较小的痔疮,在术后二十多天基本上能痊愈,而整个病程中往往在术后3-5天,1周之内出现刺痛的概率比较多,出现术后二十多天还疼痛的情况下,主要见于比较严重的痔疮,创口比较多,比如嵌顿痔、混合痔,外痔呈环状、呈火山样突起,手术创口比较大,术后愈合时间比较长,出现水肿、疮缘水肿、引流不通畅的情况下,往往到2-3周的时候还会疼痛,疼痛当然以瘙痒、疼痛、刺痛为主。还有一种类型,创口虽然不大,但是病人非常敏感,疼痛非常敏感,排便、换药的时候很疼,轻微的活动、药物刺激也很疼,二十多天算正常的,当然,如果二十多天还疼痛,就需要肛肠科医生进行检查,判断局部是否有感染,引流不通畅、用药不当,就需要及时的调理,及时的进行对症处理,才能解决术后创口疼痛的问题。当然,术后二十多天疼痛是经常会有的,临床上比较严重的痔疮,往往术后5-6周,三十几天、四十几天,甚至五十几天才能彻底愈合,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刺痛也是很正常的。
语音时长 02:31

2021-11-05

73600次收听

外痔一般有什么症状
外痔临床上分四个类型,一、炎性外痔,二、赘皮外痔,也就是结缔组织外痔,三、是静脉曲张性外痔,四、血栓性外痔。临床上外痔的症状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异物感,平常感觉肛门时不时有东西在肛门附着。另外有炎症的时候,炎性外痔可能会出现肿胀、疼痛、瘙痒的感觉,突发的血栓性外痔往往有坠胀、疼痛、烧灼样疼痛、行走非常无力,就是行走无力,活动时候加重,排便时加重。静脉曲张性外痔的症状往往见于排便的时候肛门坠胀明显,局部出现包块、红肿、疼痛的症状,甚至有烧灼、刺痛甚至引起排便的障碍。临床上外痔常常引起肛门的疼痛、瘙痒,部分外痔比如血栓外痔破溃了,可能会有出血,出血的量根据血栓的大小而定,有的是鲜血淋漓不尽,有的是暗红色血,往往就是伴随着血栓的破溃而流出。临床上必须引起重视,如果出现出血了就及时的用干净的,比如卫生棉球或者纱布覆盖,按压往往就能够止血。如果出现疼痛、瘙痒、异物感,家庭治疗就需要用温水清洁清洗,造成局部的症状可能会出现缓解。如果症状不能及时缓解了,就需要到肛肠科进行就诊,由肛肠科医生确定诊断以后,会给大家明确的诊断建议。
语音时长 02:50

2021-11-05

65279次收听

小痔疮一般会自己消掉吗
小痔疮是有可能会自己消掉的。痔疮的大小通常也反映了痔疮的轻重程度,痔疮包括内痔、外痔以及混合痔。外痔发生的部位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环状一圈的,通常小痔疮发生在单个的位置。外痔包括血栓性外痔、炎性水肿外痔、结缔组织外痔,以及静脉曲张型的外痔。当小的血栓性外痔或者小的炎性水肿外痔发生的时候,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口服药物静脉活性药,以及配合外用药洗剂、膏剂、栓剂,可以达到很好的缓解痔疮水肿的效果,包括血栓的吸收。所以这样的外痔、小痔疮,是可以自己消掉的。但如果是已经形成了结缔组织外痔,比如反复的刺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这样的外痔是没有办法自己消除的。而对于内痔,小的痔疮脱出通常表现为比较早期的内痔,一期不脱出肛门,可能并不能发现。对于二期脱出,排完便以后,可能痔疮会脱出肛门,但是排便结束,肛门收缩,这样的痔疮就可以回去。所以这样的小痔疮,也是会自己还纳肛门自己消掉的。但对于早期的三期内痔,脱出比较严重了自己回不去,但是用手可以帮助推回去的时候,及时的治疗,包括保守的药物治疗,静脉活性药以及外用药,配合一起洗剂、坐浴,清洗肛门,膏剂涂抹以及栓剂塞肛门里。这样的配合治疗以后,去除痔疮的诱因,通常早期三期内痔也可能会缩小,回到二期的内痔也会自己消掉。
语音时长 02:20

2021-11-05

84306次收听

01:51
肛门是指什么地方
肛门指的就是臀部的一个排便的器官。女性紧挨着肛门的是阴道,其次是尿道;男性紧挨着肛门的是阴囊。肛门作为我们排便的器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注意肛门的卫生。一般来说排完便以后要清洗干净,或者用柔软的好一点的卫生纸去擦拭保持干净,减少得肛周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甚至脓肿的风险。
01:55
肛门给药需要放多深
肛门给药放痔疮栓的时候,一定要放深点。一般的痔疮栓都给会有一个指套,指套一般都是食指的,因为食指最灵活,一般来说指套有多长就放多深。指套一般有七八公分长,肛门给药可以给到10公分,甚至于10公分以上,比方说用一些大型的开塞露,叫甘油灌肠剂,大概就有12公分的,有时候灌肠也能灌到10公分的。所以肛肠给药至少要保证比手指还长就可以了,因为再长容易损伤黏膜,而且也够不着,所以肛门给药其实是越长越好。
肛门坠胀是不是有痔疮
肛门坠胀有可能是痔疮,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首先痔疮由于痔核的反复脱出,而导致括约肌松弛,同时还可能会造成局部周围潮湿、瘙痒、疼痛等症状,并且排大便时会有堵塞感,感觉肛门坠胀。所以是否得了痔疮,要根据上述的临床症状来分辨。其次长时间便秘也会引起肛门坠胀的,粪便在直肠内存储时间比较长,直肠下段将水分吸干后形成粪石,也会表现为肛门直肠坠胀。另外如果患者有异物插入肛门的疾病史,有时出现嵌顿,也会引起肛门坠胀感。所以应该去做进一步的化验检查,方可查明病因。
语音时长 01:18

2021-05-28

93082次收听

痔疮的病因具体是怎样的呢
外科疾病中,说起痔疮应该也是属于大家较为熟悉的一种。多数人由于不了解引起痔疮的病因,所以也无法做好一定的预防工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下面的文章中来了解下吧。1、痔疮的病因与人在站立或坐位时间太长有关,一般站立或坐位时,肛门直肠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脏器的压迫,影响血液回流,静脉容易扩张屈曲,所以
痔有哪些后遗症
当身体患有痔疮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导致病人出现肛门狭窄、手术后出血、肛门括约肌不全、皮肤疣物、肛裂等后遗症。
肛门流血是怎么回事
肛门流血的原因有很多,如乙状结肠肿瘤、痔疮、直肠肿瘤和结肠肿瘤以及大肠息肉。一、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发现肠道肿瘤越来越多,特别是直肠肿瘤和乙状结肠肿瘤明显增多,可能造成出血。二、痔疮:是造成肛门流血常见原因之一。特别是内痔,典型症状是无痛性出血,而且出血量不多,不和大便混合,表现为纸上带血呈鲜红色滴血为主。三、直肠肿瘤和结肠肿瘤出血可能鲜红色,也可能暗红色。四、大肠息肉:也有出血的可能。靠近肛门比较近的肠道息肉,出血颜色是鲜红色,很容易和痔疮出血相混淆。所以针对肛门出血,建议最好做结肠镜检查。
语音时长 01:44

2020-03-20

47365次收听

02:49
怎样判断自己得了痔疮
可以根据症状判断,痔疮患者的症状有肛门下坠感、有便血、有不舒服、肛门会流肠液。痔疮一般年轻人居多,如果怀疑自己有痔疮了,要到医院来检查,精神不用紧张,95%以上的人都会有痔疮,或多或少会有大便出血,建议老年人做一个全结肠镜或者是乙状直肠镜检查,除外一下有没有直肠肿物。痔疮可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二级可以用一些保守治疗,例如熏洗的中药、痔疮栓、口服的痔静脉萎缩的药,如果是三级、四级,到医院可以做手术治疗。
内痔脱出的原因
造成内痔脱出的原因一般有四种,包括长期便秘、痔疮体积较大、身体过度缺水、痔疮位置靠外等等。内痔脱出的症状分别有三个不同的时期,一期脱出的时候,症状较轻微;二期患者会稍有察觉,但脱出可自行恢复;三期必须及时治疗。
02:52
有痔疮的人饮食注意什么
痔疮患者饮食上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容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尤其是辣椒和白酒血管的刺激也非常大,在刺激血管扩张的同时会增加血管的通透性,淋巴血液易向外渗透,导致水肿形成,痔疮特别容易急性发作,从而形成嵌顿痔。患者要尽量少吃容易引起便秘的食物。有痔疮的情况下,一定要把大便调整好,形成软便。腹泻也会引起大便的酸碱性发生变化,对肛门皮肤的刺激会引起痔疮的发作。所以痔疮患者饮食和排便要多加注意,尽量减少其发作。
得了痔疮,会出现哪些症状
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02:36
痔疮不及时治疗的危害
痔疮如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会对身体造成很大危害。首先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便血严重时会造成贫血,严重的痔疮会引起脱垂、嵌顿甚至坏死。这时候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和炎症,产生并发症的危险。如任其痔疮发展,对身体健康和日常的生活影响很大。
痔疮的治疗理念是什么
痔疮的基本治疗方法及技术方面变化不是很大,但是随着对痔疮认识的不断进步,对痔疮的治疗有质的改变,在回答该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讲讲肛垫,肛垫又称痔区或直肠海绵体,是痔发病的解剖生理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