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脏病紫绀有什么表现

发布时间:2020-12-2386658次收听

语音内容:

紫绀是机体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表现。人体吸入氧气经过肺脏的通气及换气作用,排出二氧化碳,将富含氧气的血液回流至左心,左心再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泵入体循环以供各个组织器官利用,各个组织器官富含氧气时表现得较红润。

当左心功能衰竭或左右心之间存在异常通道时,右心富含二氧化碳的血液直接流入左心并入体循环,此时体循环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出现紫绀,特别是甲床、眼睑、嘴唇等末梢循环充分的部分表现最为明显,肉眼可看到这些部位发黑发紫的缺氧表现。患者也会出现全身乏力、困倦等全身缺氧的表现。当大脑缺氧时,患者可以出现头晕眼花的表现。如果急性缺氧不及时改善,会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41
心慌气短胸闷一般是什么原因
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生理性: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或是精神过度紧张时可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另外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如饮酒、喝浓茶、咖啡后也可出现。二、病理性: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此类患者可口服心通口服液,能提高心肌细胞耐缺氧能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功效。2.心律失常。随疾病发展,患者发病早期可有心慌、胸闷、出汗、乏力、憋气等症状。3.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活动受限、体液潴留等。患者会在活动时出现气促、胸闷等症状。4.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睡眠障碍等自主神经紊乱相关症状。
02:53
为什么感觉肚子有心跳
平躺的时候感觉到肚子有心跳,这种情况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过瘦的人经常感受到他的腹部在搏动,这是因为心脏收缩之后,动脉压传导到的腹主动脉,就会引起肚子搏动。如果出现一些疾病,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引起腹部血管搏动明显,这时就要第一时间到心内科门诊就诊,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风险因素的评估。如果出现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就容易引起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这时就要严格的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
01:44
心脏病能喝茶吗
心脏病可以喝茶,心脏病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临床上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对于高心病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喝菊花茶,枸杞茶以及决明子茶。冠心病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喝绿茶,乌龙茶等。但是要注意切忌喝浓茶,因为浓茶中含有较多的茶碱,有可能引起反射性的心动过速,导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生,同时还可以诱发一些心律失常。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和基础心率偏快的患者,尽量不要喝茶。在睡觉前,切忌喝茶以免影响睡眠的质量。
放了支架感觉胸口疼痛怎么回事
放了支架以后还感觉胸口疼痛,有可能是和其他的分支血管还存在着堵塞有关。因为进行支架主要是治疗狭窄程度超过75%的血管,有一些血管狭窄的程度比较低,也可能导致出现胸口疼痛的症状。如果出现剧烈的胸痛、持续性不好转、大量出汗等症状,也有可能和支架内血栓再度形成有关系。一些比较严重的病人,植入长支架或者多枚支架以后,有可能出现血管外膜牵张,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胸痛。出现胸痛的症状,应该及时的去医院就诊,确定病因以后积极治疗。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28

92698次收听

做心脏造影疼吗
做心脏造影一般没有太大的疼痛。做心脏造影是通过一根导管插入身体的主动脉,然后再注射造影剂,通过影像来观察心脏有什么问题。一般冠心病或者血管狭窄的问题就需要通过造影来检查的更清楚,做造影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出血或者过敏的反应,所以一般都会提前测敏,如果病人有这方面的问题还要提前告知。大多数人不会感觉到疼痛,只有在插导管的时候会有一丝疼痛,不过都是可以接受的。目前心脏造影技术比较成熟,做起来还是很少会有不适反应的。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22

107807次收听

心脏病康复运动疗法
2013年美国心脏学会关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科学声明-活动相关的临床考虑因素: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尽管体力活动发生猝死的危险性较低,每种疾病如心室功能不全、主动脉扩张、晕厥、缺氧、抗凝治疗和装置植入等,其最佳活动类型和强度不同。具体的运动推荐如下
心脏病的症状有哪些
心脏病类型不同,症状表现也有差异。如冠心病患者以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最为常见;心律失常患者常见症状有心慌、胸闷、头晕、频死感、心悸、头晕、黑朦、休克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有胸闷乏力、紫绀等症状;心脏电传导异常引起的心脏疾病,严重者发病即猝死。心脏病包括范围很广,大致可分为心脏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脏电传导异常引起疾病、心脏结构异常引起疾病,感染性因素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心脏疾病等。不同情况的心脏病症状也不完全一样。一、冠心病主要以胸闷、胸痛为主,可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二、心律失常要看是快速型心律失常还是缓慢型心律失常。快速型心律失常多以心慌为主,或有胸闷、头晕甚至频死感等症状存在,缓慢型心律失常可有心悸、头晕甚至黑朦,严重者可出现休克;三、心脏结构发生异常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其出现症状跟心脏血流动力学有关,如可能出现胸闷乏力、紫绀等症状,也可能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四、心肌病或某些遗传性心脏电传导异常引起的心脏疾病,严重时可能猝死。大多数心脏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往往会被误诊。建议有心前区不舒服的人,尽早去医院诊断,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语音时长 01:19

2020-03-31

53768次收听

心脏病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首先心脏病做手术的主要是进行一些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目的是要对这些疾病进行畸形的矫正,常规的心脏外科的手术会涉及到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如果是非体外循环的手术,它相对术后恢复起来会快一点,因为它术中没有心脏停跳的过程,但是如果大多数重症的心脏病涉及到冠脉搭桥,或者是开心手术来解决心脏内部结构异常,包括一些间隔的缺损、房缺、室缺,还有一些瓣膜结构的异常,这样畸形的矫正就不仅要开胸骨,同时要把心脏打开,进行完整的、正确的畸形的矫正,这样的大手术对于心脏术后患者恢复起来也非常重要。术后常规要回到监护室里面,手术所有的患者都要带呼吸机,这样一个是常规的血管活性药辅助来增强心肌收缩力;另外靠呼吸机的正压通气来维持全身的氧供,整个在术后恢复顺利的过程中,当完全清醒达标的时候,给患者把呼吸机脱掉,进而逐渐降低血管活性药辅助的力度,当心脏术后的患者能够恢复到正常清醒、进食的状态,大致就可以把患者搬出重症监护室了。出监护室的患者更要注意术后常规的一些护理情况,一些是护士能帮您做到的,一些也是患者自主应该做到的,尽量一个是要加强营养,保证营养的充分,整个的胸骨愈合就会加速进程;另外也要注重呼吸道的管理,因为开胸手术会导致一些痰液的增加,患者要尽早下地活动,增加翻身、扣背这种咳嗽的排痰,这种作用会使患者尽早的康复;另外重要的就是患者尽早的活动,尽早地进食、增加营养,来整个的恢复胃肠功能和消化功能。整体从全身状态来说,心脏手术术后的维护非常的重要,患者要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做好包括饮食和健康,包括术后的一些康复运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手术恢复效果。
语音时长 02:59

2020-03-18

56181次收听

心脏造影后要休息多久
心脏造影,就是把造影剂注射到心腔内,或者冠状动脉内,或者经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肌内,能显示心脏的结构,血管是否通畅,以及心肌存活的程度等等的一种检查方法。心肌造影,在完成造影检查之后,一般不需要休息,可以直接下床活动。对于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检查,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桡动脉入路做的造影检查,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压迫止血数小时,明确没有出血后就可以下床活动。如果是股动脉入路做的造影检查,需要在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至少要24小时以后才能活动。在此之前是不允许活动,穿刺肢体更不允许下床活动,以防止发生出血。在做完造影检查之后,如果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严重,超过75%,就应该放支架植入治疗。如果此时不放支架,以后再想放支架,还得重新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花费的费用就比较多,并且还要再受一次罪。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55731次收听

02:11
心慌是怎么回事
心慌的原因包括:压力过大、过分紧张、过分焦虑、心律失常、心跳过缓、心动过速、早搏、房颤等等。因为心慌在心内科就诊病人非常常见,心慌其实是一种主观感受。有人心脏并没有结构和功能病变,只是由于有时候压力过大或者过分紧张焦虑而导致单纯心慌主观感受。有人是有具体疾病,如心律失常,有频率异常如心跳过缓或心动过速,有节律异常如早搏或房颤,都可以使人产生心慌感觉。在出现心慌感觉时,建议这类病人及时去专业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就算不能做心电图也应该自己摸一摸脉搏,自测心脏是不是跳的太快还是太慢,有没有心跳不齐情况。
02:02
心律不齐怎么办
早搏引起心律不齐,这时不需治疗,比如病人感觉到心慌,医生可能给病人做个Holter,就是24小时心电图,目的是监测24小时内早搏的次数,医生治疗都有指南来规定,比如早搏超过多少次才能进行治疗;如果早搏不超过次数,而且然后心律失常次数也相当多,但是病人没有任何症状,没有血流动力学变化,重要脏器供血没有受到影响,就可以不治;病人应该好好休息、吃饭、适当补充钾。如果病人劳累低钾,休息不好或者情绪不好,要及时纠正引起心律失常原因。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效果如何
如今,心脏病影响着很多人,一旦心脏病发作,会对身体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对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可达到根治的效果,不影响正常的活动。对于心脏瓣膜病,球囊扩张介入治疗,只能改善症状。
从衣食住行、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谈如何保护心脏
心脏,为人和脊椎动物循环系统中一个主要器官。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因此,保护好心脏特别重要。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对心脏好呢?
看“长相”识心脏
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而从古至今,医生看病就是“望闻问切”,扁鹊可谓是“望而知之谓之神”,他通过看蔡桓公的脸色而判断其病情的逐步加重,直到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也就是说,通过看一个人的“外貌”,能够推断这个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状况。那么,能否通过人的外在表现评估心脏的情况呢?所谓的“以貌识心”?看“长相”识心脏,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是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
心不定则气不顺,血不畅则百病生
做大夫是一件特别容易结缘的事情,和很多患者接触交流多了最后就成了朋友。一天下午,在银行工作的小李又来到我这,我曾在一年前治愈了他的骨折,并且恢复良好,他对我非常信赖。他一脸郁色地说“董大夫,快帮帮我吧,我现在身体非常差,整天身体僵硬,背疼,脖子疼,头晕脑涨,今天给客户处理业务又犯错了,再这样下去我的工作都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