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冠状动脉硬化严重吗

发布时间:2021-05-0880287次收听

语音内容:

冠状动脉硬化一般情况不严重。

冠状动脉硬化是一种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血管内膜增厚,弹性降低;主要与患者日常习惯、年龄等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硬化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是冠心病的前兆,因此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大部分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仍需要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他汀等。对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尤其需要重视,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病情加重引起血管进一步硬化阻塞。同时需要改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低盐低脂;戒烟戒酒,避免熬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2:46
糖尿病冠心病的症状表现在哪些方面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既会出现以高血糖为特征的,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的典型“三多一少”表现;还会出现胸闷、胸痛、气促、活动能力下降等症状,这时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以免病情恶化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是什么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是胆固醇代谢异常造成的,见于以下情况:第一,饮食不合理,不良嗜好等,会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如长期喜欢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人群,长期吸烟以及喝酒的人群,造成体内脂肪和胆固醇过剩,囤积在皮下组织或者肝脏当中,形成肥胖、脂肪肝等,特别是脂肪肝影响肝脏脂质代谢能力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高胆固醇血脂、高脂血症等,此时就会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第二,疾病因素,肝功能异常时,影响脂肪酶的代谢活性,可能造成脂肪代谢减慢,容易引起高血脂,此时低密度脂蛋白也会升高;一些内分泌异常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低,此时也可能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轻微偏高的情况多不用进行治疗,主要日常的饮食管理和控制就好;但是如果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偏高,长期下去对身体会造成一些危害,首先这个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其次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形成血管堵塞,可能会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等严重性疾病。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入,注意控制体重的增长,降低体重对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非常关键。
语音时长 02:08

2021-12-30

83589次收听

睡觉起来胸口疼的原因是什么
睡觉起来胸口疼的原因比较多,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心脏疾病,比如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心肌缺血等,如果是胸痛持续五分钟以上,还伴有胸闷,心悸等症状,需要考虑心脏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最好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测,明确病因并及时针对性的治疗。二、肺部疾病,比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肺部结核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会出现胸口疼、喘息样呼吸,使用雾化吸入剂可明显缓解;肺炎和肺结核患者除了胸口疼,还有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时的患者有可能会出现咳血症状,需要及时做肺部CT和痰培养,明确病因并及时对症治疗,三、胃部疾病:1、胃十二指肠溃疡,除睡醒后胸口疼外,还有进食后剑突下疼痛或饥饿疼,可以做胃镜检查明确诊断。2、慢性胃炎,在外界的刺激之后会导致疼痛加重,可以行胃镜检查,一般能够明确诊断。3、有可能是胃痉挛引起,早晨起来,胃部的神经和肌肉有时会发生痉挛,导致胸口和上腹部出现疼痛,此类疼痛一般休息或按摩后,疼痛都可以缓解。四、如有外伤史的,外伤引起的肋骨骨折以及胸部的软组织损伤,也有可能会引起醒后疼痛。五、睡姿不对:睡姿不对,长时间压迫相关部位,进而产生疼痛症状,睡着没感觉,醒来时,尤为明显。有些疼痛,可以自行缓解,如果一直没有缓解,及时到医院检查,可以心电图、胸部CT、胸部X光片来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2:35

2021-12-30

71433次收听

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哪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引发的心脏病,统称为冠心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危及到生命健康及安全的一种疾病。很多因素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生。有些因素是可控的,如高血压,研究证明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另一种可控制因素是血脂异常,尤其是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此外糖尿病也是发生冠心病的另一重要高危因素。此外肥胖、超重等都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可控制的,还有危险因素是不可控的,如性别,在没有进入更年期之前,女性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低于男性,另外还有年龄因素,年龄超过55岁以上,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会增高。总体影响冠心病的因素可分为可控和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可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吸烟等,不可控的因素主要为年龄、性别。所以要积极的控制可控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冠心病发生的可能。
语音时长 02:04

2020-12-03

56603次收听

冠心病患者可以生下健康宝宝吗
冠心病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的,而一旦有这个疾病的时候自己不要随随便便的乱吃药的,吃药期间也不要怀孕的。不然不仅仅无法治疗冠心病,容易对胎儿给造成危害的,所以建议有多年冠心病的老人要去大医院的治疗。而且如果给开药了,需要认认真真的吃药的。那么到底有冠心病的人可以生孩子吗?
五大重要的冠心病应该怎么检查
冠心病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内科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威胁冠心病患者的性命。那常见的冠心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冠心病的检查方法。一般,常见的冠心病的检查方法有:(1)心电图检查:是发现心肌缺血、有无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冠心病的检查方法。包括静息时心电图、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03:21
冠心病有什么症状
冠心病的症状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牙疼,腹痛,耳聋,猝死等都是冠心病的症状表现。冠心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关键是平时要做好预防。临床上有患者牙疼就医后,检查完后口腔、血压都很好,心电图T段有明显改变,服用硝酸甘油后,牙疼症状缓解、心电图也恢复正常,所以牙疼也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临床上有腹痛,还有的会突然出现耳聋。另外冠心病的症状还有猝死,如果没有在4分钟以内给予必要的心肺复苏措施,即使抢救过来,也可能会植物人,更多的是抢救不成功,宣布死亡。
01:44
冠心病能治好吗
冠心病不能治愈。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不能治愈,但是能够缓解症状。冠心病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硬化是由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引起。冠心病治疗:一、改善缺血,用硝酸酯类的药来改善心脏供血,缓解症状。二、用他汀药、阿司匹林来改善病人的预后,有病人可能还吃一些ACEI,普利降压药、血脂药。冠心病吃降压药、降血脂药、他汀药,是为了改善预后,延长寿命。冠心病该用的药一定要用上,一定要坚持吃药,才能达到长寿目的。
冠心病有哪些症状
冠心病症状是活动增加后出现心绞痛,一般表现为胸骨后的闷痛,压榨性的疼痛;也有一种稳定性的冠心病患者,患病后没有症状。冠心病现在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冠心病主要的症状是活动增加之后出现了心绞痛的症状。所谓的心绞痛的症状,是牙龈以下到肚脐以上的疼痛,这些疼痛都有可能是心脏引起来的。这种冠心病的心绞痛,一般表现为一种胸骨后的闷痛,压榨性的疼痛,尤其是含服硝酸甘油,硝酸酯类药物之后,疼痛可以缓解,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但是很多病人得了冠心病,没有症状,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种稳定性的冠心病。所以长期的抽烟、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有高脂血症的中老年人,一定要去医院就诊,来确诊是否有冠心病。
语音时长 01:17

2019-04-04

59039次收听

丹参片说明书
丹参片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中成药,在多种疾病的治疗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不过在使用丹参片之前,应该要先了解它的说明书,包括丹参片的适应症,丹参片的正确服用方法以及服用这个药物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02:56
冠心病喝中药效果好吗
冠心病可以用中药进行调理,并且效果非常好,因为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里就已经把冠心病、心绞痛做了详细的记载,把急性心梗、心绞痛,叫做厥心痛、真心痛;冠心病引起的心跳骤停、猝死,中医叫做卒心痛。历朝历代的医家对冠心病有着很详细的研究,总结了很多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比如活血化瘀的方法就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最基本方法,这是清朝《医林改错》中所提出的。活血化瘀的方法现在也做了很多的研究,中医中药的活血化瘀治疗可以让冠心病患者很多病情得到明显的缓解。现代医学虽然对冠心病也有很多的治疗方法,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支架后再狭窄的问题,现代医学就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用中医中药能够明显地把心绞痛的梗后再狭窄,还有支架后再狭窄的发生情况,能够减低50%左右。
早期冠心病能治好吗
冠心病的发病率在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对于冠心病我们也更应该多去了解,患上了冠心病很多人觉得现代的医学技术发达了,因此感觉冠心病也是非常容易根治的,但其实冠心病的出现想要治愈并不容易,那么到底早期冠心病能治好吗?
冠心病吃什么药好
患了冠心病需要及时的治疗,但是更需要注意的还是正确的治疗,在现代的医学中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种类比较多,所以让患者们很难进行选择,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用药治疗,这就需要患者们了解清楚正确的药物治疗方式了,那么,患了冠心病吃什么药好呢?
冠心病可不可以吃三七粉
冠心病是可以服用三七粉治疗,三七粉的功效主要是活血、散瘀止痛。三七粉特别适用一些心脉瘀阻、气滞血瘀的患者服用,单纯服用三七粉,疗效并不是很好,还应该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三七粉疗效可能会更好。
语音时长 00:50

2018-09-21

60252次收听

02:02
冠心病饮食
冠心病患者饮食中应均衡搭配,摄入过多的油腻食物会加重病情,可以少量摄取,一定要掌握好度,另外,专家还特别强调,对于宣传的某些可以预防高脂血症,冠心病的食品,食用过多反而存在危险。需谨慎使用。最好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