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一定要知道的六个禁忌

中医养生编辑 医学科普人
29次浏览

关键词: #拔罐

拔罐疗法需避开皮肤破损、出血性疾病、孕妇腰腹部等禁忌部位,空腹、饱餐后及酒后不宜操作。正确操作需注意时间控制、部位选择和体质辨识,避免烫伤或加重不适。

1. 皮肤破损或炎症区域禁止拔罐

开放性伤口、湿疹、疱疹等皮肤问题部位拔罐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延迟愈合。操作前检查皮肤完整性,优先选择肌肉丰厚处如背部、四肢。

2. 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患者拔罐易引发皮下出血,严重时可导致血肿。这类人群建议选择无创理疗方式,如艾灸或红外线照射。

3. 孕妇避免腰腹部位操作

孕期拔罐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尤其腰骶部和腹部存在风险。孕妇如需缓解疲劳,可咨询医生后在肩颈部位短时间留罐(不超过5分钟)。

4. 空腹、饱餐及饮酒后不宜操作

空腹拔罐易引发低血糖眩晕,餐后1小时内操作影响消化,酒精会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导致不适。建议餐后2小时进行,操作前补充适量温水。

5. 心脏及大血管区域禁忌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等体表投影区拔罐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心前区操作会增加心脏负荷。老年人应避开这些区域,选择四肢远端穴位。

6. 时间过长或负压过大风险

留罐超过15分钟可能造成皮肤水泡,负压过大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初次尝试者建议5-8分钟,使用抽气罐时保持负压在-0.03至-0.05MPa之间。

拔罐作为传统中医疗法,需结合个体差异调整操作方式。操作后注意保暖,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若出现持续头晕、皮肤溃烂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活血通络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