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为什么容易出血

肝硬化患者容易出血主要与门静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脾功能亢进、血管脆性增加、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等因素有关。肝硬化可能导致肝功能减退,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同时门静脉高压会引起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增加出血风险。
肝硬化时肝脏结构改变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门静脉高压使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血管壁变薄易破裂出血。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治疗需控制门静脉压力,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止血或手术干预。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肝硬化时肝功能减退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治疗需补充维生素K或输注凝血因子,严重时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肝硬化常伴随脾脏肿大和功能亢进,脾脏过度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点等症状。治疗需针对脾功能亢进进行干预,必要时考虑脾切除术。
肝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管脆性增加易破裂出血。患者可能出现自发性皮下出血等症状。治疗需改善肝功能,补充维生素C等增强血管壁完整性。
门静脉高压导致胃底食管静脉扩张迂曲,血管壁变薄易破裂引起大出血。患者可能出现呕血、休克等症状。治疗需进行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硬化患者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影响凝血的药物。饮食宜选择软质易消化,避免粗糙坚硬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出现出血症状应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日常需戒酒,控制蛋白质摄入,定期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