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的原因有几种,怎么判断

拉肚子可能由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反应、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判断需结合症状特点、持续时间及伴随体征。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性肠炎、食物中毒、乳糖不耐受、肠易激综合征等,严重情况需排查炎症性肠病或肠道肿瘤。
1. 感染性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急性腹泻最常见原因。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多引起水样便伴呕吐;细菌性痢疾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时提示细菌感染,便培养可明确病原体。旅行者腹泻多由大肠杆菌引起,需及时补液并考虑抗生素治疗。
2. 非感染性因素
食物过敏或乳糖不耐受者在进食特定食物后出现腹胀腹泻。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稀便,排便后腹痛缓解。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可能伴随心悸消瘦。慢性胰腺炎患者粪便可见脂肪滴,需进行粪便弹性蛋白酶检测。
3. 药物及毒素影响
抗生素使用后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补充能改善症状。化疗药物、秋水仙碱等可直接损伤肠黏膜。误食毒蘑菇或重金属污染食物时,除腹泻外还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洗胃解毒。
4. 器质性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典型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左下腹痛,肠镜检查可见连续性糜烂。克罗恩病可能伴随肛周脓肿,病理检查显示非干酪样肉芽肿。50岁以上新发腹泻需警惕结肠癌,肿瘤标志物筛查和肠镜是必要检查。
判断腹泻原因需观察:急性发作(4周)需排查慢性疾病;水样便提示分泌性腹泻,脓血便提示炎症;伴随发热需血培养,体重下降需排查恶性肿瘤。儿童出现哭闹无泪、尿少等脱水表现时需急诊补液,老年人持续腹泻应监测电解质。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发现过敏原,必要时进行食物剔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