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性肠梗阻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蛔虫性肠梗阻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脐周疼痛、呕吐、腹胀及排便排气停止,严重时出现脱水或休克。病因与蛔虫感染、肠道蠕动紊乱、虫体团块堵塞相关,需结合药物驱虫、胃肠减压或手术治疗。
1. 蛔虫性肠梗阻的核心症状表现为腹部不适。脐周或右下腹出现阵发性绞痛,疼痛间歇期可能减轻但反复发作。儿童患者常伴随哭闹不安、蜷缩体位。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背部,与蛔虫蠕动刺激肠壁神经有关。
2. 消化系统症状具有典型性。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见胆汁甚至蛔虫成虫。约60%患者呕吐后腹痛暂时缓解。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相关,低位梗阻时腹部膨隆更明显,可见肠型或蠕动波。完全梗阻者72小时内停止排便排气。
3. 全身反应提示病情进展。持续呕吐导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减退等脱水表现。虫体毒素吸收可能引起低热(37.5-38.5℃)。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等休克前兆,此时虫体可能已造成肠穿孔或肠坏死。
4. 诊断需结合病史与检查。疫区儿童有排虫史者突发腹痛应高度怀疑。腹部触诊可触及条索状包块,X线平片显示肠管扩张伴液气平面,超声检查能直接观察到缠绕成团的蛔虫影像。粪便检出虫卵可确诊感染源。
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分级:
- 药物驱虫:阿苯达唑400mg顿服、甲苯咪唑200mg连服3天、噻嘧啶10mg/kg单次给药,适用于早期不完全梗阻
- 保守治疗:禁食配合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痉挛疼痛可用山莨菪碱5mg肌注
- 手术指征:出现腹膜刺激征、影像学确认完全梗阻或怀疑肠坏死时,需行肠切开取虫术、肠切除吻合术或肠造瘘术
预防重于治疗,饭前洗手、生食彻底清洗、定期集体驱虫能降低感染风险。出现持续腹痛伴呕吐应及时就医,延误处理可能导致肠穿孔或中毒性休克。治愈后每3个月复查粪便,防止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