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症状

狂犬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和进行性瘫痪,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死率接近100%。早期识别症状并立即就医是唯一有效应对方式。
1. 前驱期症状
感染后2-3个月出现非特异性表现,类似流感症状。低热(37.5-38.5℃)、头痛持续1-3天,伤口周围有蚁走感或瘙痒感。食欲减退伴随恶心,情绪出现异常焦虑或抑郁状态。
2. 急性神经症状期
典型恐水症表现为吞咽困难,看到水或听到水声引发喉部痉挛。怕风现象明显,微风刺激即可引起抽搐发作。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大量流涎,每小时唾液分泌量可达1升以上。部分患者出现幻听、幻视等精神症状。
3. 麻痹期
发病5-7天后进入终末阶段,肌肉瘫痪从四肢向躯干发展。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困难,心率紊乱表现为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从发病到死亡通常不超过10天。
特殊临床表现需注意:
- 麻痹型狂犬病约占20%,早期出现肢体无力易误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
- 儿童发病进展更快,前驱期可能仅12小时
- 部分患者表现为异常攻击行为,具有高度传染风险
暴露后处置关键时间点:
被可疑动物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24小时内接种疫苗。三级暴露需同时注射免疫球蛋白,接种程序包括第0、3、7、14、28天各1剂。即使延迟数日,仍建议完成全程接种。
所有哺乳动物都可能携带病毒,除犬类外需特别注意猫、蝙蝠等动物接触史。已完成疫苗接种的动物抓咬仍需医学评估,抗体水平不足时仍有感染风险。狂犬病病毒可在外周神经潜伏数月,任何可疑暴露都应专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