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疱疹性咽峡炎经历几个阶段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疱疹期、溃疡期和恢复期五个阶段。应对措施包括隔离护理、退热镇痛、补液及预防并发症。
1. 潜伏期
病毒侵入后2-7天无明显症状,此时已具传染性。柯萨奇病毒A组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需注意玩具消毒和手部清洁。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出现病例时应加强晨检。
2. 前驱期
突发38-40℃高热,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与普通感冒区别在于咽部充血明显。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0-15mg/kg可缓解症状,4-6小时重复使用需间隔4小时以上。
3. 疱疹期
起病24小时内咽腭弓、软腭出现灰白色疱疹,直径1-2mm,周围有红晕。此时传染性最强,可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推荐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食物刺激。
4. 溃疡期
2-3天后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疼痛加剧影响进食。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可止痛,蒙脱石散调成糊剂外敷保护创面。监测尿量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Ⅲ每袋兑250ml温水少量多次饮用。
5. 恢复期
5-7天后溃疡逐渐愈合,体温恢复正常。但肠道病毒仍可通过粪便排毒2-4周,处理排泄物需戴手套。合并心肌炎者需复查心电图,肢体无力者警惕脑干脑炎可能。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但需警惕持续高热超过3天、嗜睡或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痊愈后对同型病毒可获得持久免疫,但其他血清型仍可重复感染。预防重点在于流行季节避免人群密集场所,接种EV71疫苗可预防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