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加急性肝衰竭分为几个阶段

慢加急性肝衰竭分为三个阶段:代偿期、失代偿期和终末期。代偿期肝功能部分保留,失代偿期出现严重并发症,终末期则伴随多器官衰竭。早期识别阶段特征有助于及时干预,改善预后。
1. 代偿期是疾病初始阶段,肝脏仍能维持基本功能。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但黄疸和凝血功能障碍较轻。实验室检查显示转氨酶轻度升高,胆红素水平低于5mg/dL。此阶段需积极控制诱因,如戒酒、停用肝毒性药物,并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
2. 失代偿期以肝功能明显恶化为主。典型表现包括腹水、肝性脑病、黄疸加重(胆红素>12mg/dL)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此阶段可能需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常用模式有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同时需预防感染,推荐使用头孢曲松等三代头孢菌素。
3. 终末期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超过80%。除肝衰竭外,常合并肾功能衰竭、循环衰竭或呼吸衰竭。治疗以器官功能支持为主,包括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肝移植是唯一可能挽救生命的措施,但需评估手术耐受性。
慢加急性肝衰竭三个阶段具有明确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代偿期干预可延缓进展,失代偿期需综合治疗,终末期患者预后极差。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血氨水平对判断分期至关重要。出现意识改变或严重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