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的症状表现和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表现为腿部肿胀、疼痛、皮肤发红或发热,严重时可能引发肺栓塞,需及时就医。治疗包括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手术取栓,日常需穿戴弹力袜、避免久坐久站。
1 下肢静脉血栓的典型症状
腿部突发肿胀是最常见表现,单侧小腿或大腿周径明显增粗,按压后出现凹陷。疼痛多从腓肠肌开始,站立时加重,卧床抬高患肢可缓解。皮肤温度升高且颜色变深,部分患者可见浅静脉扩张。肺栓塞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属于急症需立即处理。
2 血栓形成的三大诱因
静脉血流淤滞常见于长期卧床、长途飞行等静止状态。血管内皮损伤多因外伤、手术或静脉穿刺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涉及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等因素。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症等基因缺陷占复发患者的15%-20%。
3 临床常用治疗方案
抗凝治疗首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过渡到华法林或利伐沙班口服,需定期监测INR值。尿激酶等溶栓药物适用于发病72小时内的大面积血栓。手术方式包含导管取栓、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髂静脉受压者需行支架成形术。
4 居家护理关键措施
医用二级压力弹力袜白天持续穿戴,踝部压力20-30mmHg效果最佳。每小时活动踝关节促进回流,避免超过4小时保持同一姿势。饮食增加深海鱼、纳豆等抗凝食物,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ml。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每2小时起身活动。
下肢静脉血栓具有潜在致命风险,突发单侧腿肿需2小时内就诊血管外科。规范抗凝治疗需持续3-6个月,期间禁止剧烈运动防止血栓脱落。合并糖尿病或静脉曲张的患者应每半年进行血管超声复查,血栓后综合征可能持续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