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腹泻的宝宝怎么判断

母乳性腹泻的判断主要依据症状特征和喂养史,典型表现为纯母乳喂养期间出现黄色稀便,但宝宝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长正常。排除感染性腹泻后,可考虑母乳中前列腺素E2或乳糖含量过高导致。
1. 观察大便性状
母乳性腹泻的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质地稀薄带奶瓣或黏液,每日排便3-10次不等。与病理性腹泻不同,这种大便没有腥臭味,且宝宝无发热、呕吐等伴随症状。家长可拍照记录大便形态,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2. 评估生长发育指标
关键要看体重增长曲线。正常母乳性腹泻的宝宝每月体重增长应超过600克,若连续两周体重不增或下降,需警惕乳糖不耐受等病理因素。建议每周固定时间用同一体重秤测量,记录生长曲线变化。
3. 进行饮食试验
暂停母乳改喂无乳糖配方奶粉3天,若腹泻明显改善,则支持母乳性腹泻诊断。但该方法需谨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部分医院可做大便还原糖检测,数值>++时提示乳糖消化不良。
4. 排除其他病因
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大便常规培养等检查可排除感染性腹泻。过敏体质宝宝需排查牛奶蛋白过敏,这类腹泻常伴有湿疹、血便等表现。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患儿出生后即出现严重腹泻。
母乳性腹泻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继续母乳喂养。母亲适当减少高糖饮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补充剂。若出现脱水征兆(尿量减少、囟门凹陷)或体重增长停滞,需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病因。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是关键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