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出血的常见原因是

关键词: #出血
关键词: #出血
硬膜外出血的常见原因主要有头部外伤、血管畸形、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颅骨骨折等。硬膜外出血是指血液积聚在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中,属于神经外科急症,需及时就医处理。
头部受到外力撞击是硬膜外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或暴力击打等情况。外力作用导致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撕裂出血,血液在硬膜外腔快速积聚形成血肿。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后清醒的中间清醒期,随后因颅内压升高再度昏迷。需通过头颅CT明确诊断,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等血管异常结构可能自发破裂导致出血。这类患者往往没有明显外伤史,出血速度相对较慢但可能反复发生。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畸形血管的位置和范围,治疗需结合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引起硬脑膜血管壁结构改变,在血压骤升时发生血管破裂。这类出血常合并其他部位颅内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和靶器官损害表现。需紧急控制血压,同时评估血肿量决定是否手术干预。
血友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或严重肝病等导致的凝血机制异常,轻微外伤即可引发硬膜外出血。出血往往持续且难以自行停止,需立即输注凝血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异常,同时进行血肿清除。
颅骨线性骨折或凹陷性骨折可能损伤硬脑膜中动脉或板障静脉,骨折线处的血管撕裂会导致硬膜外血肿形成。骨折片移位可能持续刺激血管加重出血,需手术复位骨折片并止血。儿童颅骨弹性较好,有时外伤后可能发生无骨折的硬膜外出血。
硬膜外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等增加颅内压的行为。恢复期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定期复查头颅CT监测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有高血压病史者需严格监测血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风险。出现头痛加剧、呕吐或意识改变等警示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