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临床表现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贫血等,需及时就医避免瓣膜损伤。核心症状包括全身感染反应、心脏功能异常及血管栓塞三类表现。
1. 全身感染反应
持续发热是典型症状,体温多波动在38-39℃之间,伴随寒战、盗汗。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部分患者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约30%病例出现脾肿大,触诊可发现左肋下肿块。
2. 心脏功能异常
新出现的心脏杂音具有诊断价值,听诊可闻及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区粗糙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发现瓣膜赘生物,严重者可见瓣膜穿孔。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3. 血管栓塞现象
约40%患者发生栓塞事件,脑栓塞表现为突发偏瘫、失语;肺栓塞引起胸痛、咯血;肾栓塞导致腰痛、血尿。皮肤黏膜可出现瘀点,指甲下可见线状出血。眼底检查可能发现Roth斑,这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血的典型表现。
治疗方案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静脉给药疗程4-6周。青霉素联合庆大霉素适用于草绿色链球菌感染,万古霉素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瓣膜损害需手术干预,包括瓣膜修复、人工瓣膜置换、赘生物清除等。术后需持续抗凝治疗,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识别对预后至关重要。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心脏杂音应立即进行血培养和心脏超声检查。规范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死亡率,瓣膜手术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患者康复后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进行牙科或外科操作前需告知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