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怎么治疗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治疗需针对病原体控制感染、纠正血小板减少及支持治疗,重症患者需及时就医。主要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血小板输注和并发症管理。
1. 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可抑制病毒复制,早期使用效果更佳。更昔洛韦适用于部分病毒感染病例,需监测肾功能。干扰素能调节免疫反应,对某些病毒株有效,但可能引起发热等副作用。
2. 血小板管理
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⁹/L或有出血倾向时需输注血小板。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刺激骨髓造血,需连续皮下注射5-7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防止加重出血。
3. 并发症防治
继发细菌感染时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如头孢三代或碳青霉烯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用小剂量肝素抗凝。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需进行血液净化或机械通气支持。
4. 支持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补液量2000-3000ml。高热者用物理降温联合对乙酰氨基酚,避免布洛芬影响血小板功能。营养支持以高蛋白流质饮食为主,如乳清蛋白粉、安素营养剂。
该病病死率可达30%,发病后72小时内就诊是关键。治疗期间需每日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恢复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小板计数3个月。接触蜱虫等传播媒介后出现发热症状,需立即排查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