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贪食症有哪些症状?

神经性贪食症的核心症状为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与补偿行为,伴随对体型体重的过度关注。暴食指短时间内摄入远超正常量的食物且伴有失控感;补偿行为包括催吐、滥用泻药、过度运动等。遗传、心理压力、社会文化因素为主要诱因。
1. 暴食行为
典型表现为无法控制进食冲动,常在2小时内快速消耗大量高热量食物,如一次性吃下整盒蛋糕、多袋薯片。发作时患者常躲藏进食,事后产生强烈羞耻感。暴食频率从每周数次到每日多次不等,多由情绪波动触发。
2. 补偿行为
约80%患者采用自我催吐,使用手指、牙刷等刺激喉部。部分人群服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泻药(番泻叶胶囊)或减肥药。运动补偿表现为强迫性锻炼,如每日跑步3小时以上,即使受伤也不停止。
3. 生理指征
频繁呕吐导致手背齿痕、唾液腺肿大("仓鼠脸"),胃酸腐蚀牙釉质出现蛀牙。电解质紊乱引发心律失常,低钾血症可致肌无力。女性可能出现闭经,部分患者伴有反流性食管炎。
4. 心理特征
对体重数字极端敏感,常称"胖了0.5公斤就想死"。存在扭曲的体象认知,BMI正常仍自觉肥胖。多并发焦虑、抑郁,暴食后出现自伤行为。约30%患者有偷窃食物行为。
治疗方法需心理干预与生理调节并重。认知行为疗法重点修正"瘦即成功"的错误观念,暴露反应预防训练帮助应对暴食冲动。药物可选氟西汀等抗抑郁剂。营养重建需制定定时定量餐单,补充维生素B族及钾镁。严重脱水或自杀倾向需立即住院。
神经性贪食症是危及生命的进食障碍,早诊早治是关键。患者应记录饮食日记识别触发因素,家人需避免对体型的评价。恢复期可能出现体重反弹,需理解这是代谢恢复的正常过程。建议联合精神科医生、营养师制定长期管理方案,警惕共病抑郁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