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脐疝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宝宝脐疝是脐部肌肉未完全闭合导致肠管膨出的常见现象,多数在2岁内自愈,严重时需医疗干预。发生与早产、腹压增高有关,治疗包括观察等待、压迫包扎或手术修复。
1. 脐疝的成因
脐疝主要因胎儿期脐环闭合不全所致。早产儿因发育不成熟,脐环肌肉薄弱更易发生。腹压增高是诱因,如频繁哭闹、便秘或咳嗽时,腹腔压力推动肠管从脐部薄弱处突出。部分与遗传相关,父母有脐疝病史的宝宝风险略高。膨出物多为小肠,触摸柔软且可回纳,通常无疼痛感。
2. 家庭护理方法
直径小于2cm的脐疝可先观察。减少宝宝持续哭闹,喂奶后拍嗝防胀气。使用专用脐疝带需医生指导,避免自行捆绑硬币等硬物造成皮肤损伤。每日检查膨出部位是否发红、变硬,洗澡后保持脐部干燥。添加辅食后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减少腹压。
3. 医疗干预指征
2岁后未自愈或疝环大于2cm需就医。嵌顿性脐疝表现为肿块变硬、触痛伴呕吐,必须6小时内急诊手术。择期手术采用脐部小切口还纳肠管并缝合肌层,术后恢复快。腹腔镜微创手术适合复杂病例,疤痕更隐蔽。术后1周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肌层愈合情况。
脐疝多数属于生理性发育问题,家长无需过度焦虑。日常注意监测膨出物变化,出现异常体征及时儿科就诊。规范治疗下预后良好,不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