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是婴幼儿常见现象,多由腹壁肌肉发育不全导致,主要表现为脐部柔软膨出。常见原因包括早产腹壁薄弱、频繁哭闹腹压增高、便秘或咳嗽等用力行为,少数与先天性结缔组织疾病有关。
新生儿脐环未完全闭合时,肠管易从薄弱处膨出。建议家长避免过度包裹腹部,可遵医嘱使用聚丙烯补片、医用硅胶脐疝带等器械辅助闭合,观察期通常持续至2岁。
哭闹、咳嗽或排便用力会加剧脐部膨出。家长需减少宝宝持续哭闹,喂养时注意拍嗝防胀气,便秘者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
早产儿肌肉发育延迟更易发生脐疝。建议家长加强腹部抚触按摩,定期监测膨出物大小,若出现嵌顿需立即就医,必要时行脐疝修补术。
极少数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艾勒斯-当洛斯综合征相关。家长发现脐疝伴随皮肤弹性异常、发育迟缓时,需检测甲状腺素、基因筛查等确诊。
日常应避免挤压膨出部位,选择宽松衣物,多数脐疝在18个月内自愈,若4岁未愈或直径超过2厘米需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