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烧了怎么办如何退烧

新生儿发烧需立即测量体温确认程度,腋温≥37.3℃或肛温≥38℃需就医排查感染。家庭护理可采取物理降温、调整喂养、观察精神状态三步处理。
1. 物理降温是核心退烧手段。使用温水(32-34℃)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忌用酒精或冰水。保持室温24-26℃,减少包裹衣物,选择纯棉单层服。退热贴可辅助贴于额头,但需每2小时更换。
2. 喂养调整帮助散热。母乳喂养者增加喂养频率,每次减少5分钟时长,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配方奶喂养可临时稀释为原浓度2/3,间隔2小时补充5-10ml温水。出现唇干、尿少时,按体重每公斤补20ml液体。
3. 症状监测决定就医时机。持续嗜睡、拒奶超过3次、呼吸>60次/分钟需急诊。若伴随皮疹、抽搐或体温反复超过39℃,应采集尿液做细菌培养。疫苗接种后发热通常48小时内自愈,但体温>38.5℃仍需用药干预。
新生儿退烧药需严格遵医嘱,对乙酰氨基酚栓剂每次10-15mg/kg,间隔6小时可用1次。布洛芬混悬液仅适用于6月龄以上,新生儿禁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需血常规异常才使用,病毒性发热用利巴韦林喷雾剂。物理降温无效时,医院可能采用温水浴联合对流降温装置。
新生儿发烧反映免疫系统激活,但体温调节中枢未成熟易出现高热惊厥。记录发热曲线图,包含用药时间与效果。就医携带母婴手册、疫苗接种记录,便于医生判断传染源。早产儿或低体重儿任何发热都需住院观察,不可居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