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五脏六腑是什么意思

中医养生编辑 科普小医森
69次浏览

关键词: #中医 #五脏六腑

中医五脏六腑是人体生理功能系统的核心分类,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功能与现代医学解剖器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五脏功能:

心主血脉与神志,中医认为心不仅推动血液运行,还主导精神活动;肝主疏泄与藏血,负责气机调畅和情绪调节,同时具有贮藏血液的功能;脾主运化与统血,参与消化吸收并维持血液在脉内运行;肺主气司呼吸,主管气体交换和宣发卫气;肾藏精主水,掌管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及水液代谢。

2、六腑作用:

胆贮存排泄胆汁并主决断;胃受纳腐熟水谷;小肠分清泌浊吸收精微;大肠传导糟粕形成粪便;膀胱贮存排泄尿液;三焦作为特殊概念,主持诸气并通行水液,分为上中下三个生理区域。

3、整体关联:

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形成表里配合关系。如心与小肠相表里,病理上心火可下移小肠导致尿赤;肝与胆相表里,胆汁排泄异常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这种关联构成中医整体观的基础。

4、功能特点:

五脏以藏精气为主,特点是藏而不泻;六腑以传化水谷为主,特点是泻而不藏。奇恒之腑如脑、髓等虽形态似腑但功能类脏,体现中医重功能轻形态的特点。

5、临床应用:

脏腑理论指导辨证施治,如咳嗽可能责之于肺失宣降、脾虚生痰或肾不纳气等不同脏腑病机,治疗需针对相应脏腑调理。舌诊脉诊等诊断方法也以脏腑定位为核心。

日常可通过饮食调养脏腑功能,如酸味入肝可食山楂,甘味入脾可食山药;适度运动如八段锦能协调脏腑气机;避免过劳和情绪波动有助于维持五脏六腑平衡。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体质辨识和调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