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皮疹。典型表现有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斑丘疹或疱疹、食欲减退等。
1、发热:
发病初期多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可达38℃-39℃,持续1-2天。部分患儿可伴随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无直接相关性。
2、口腔疱疹:
特征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多见于舌面、颊黏膜及硬腭部位。疱疹初期为红色小斑点,后形成2-4毫米灰白色溃疡,常导致患儿拒食、流涎,婴幼儿可能因疼痛出现哭闹不安。
3、手足皮疹:
典型表现为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直径2-5毫米,周围有红晕。皮疹通常不痛不痒,3-7天内自行消退,愈后不留瘢痕。少数病例可见膝盖、肘部皮疹。
4、神经系统症状:
重症病例可能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表现。极少数患儿会发展为脑炎、脑膜炎或急性弛缓性麻痹,需高度警惕频繁呕吐、呼吸急促等危重信号。
5、其他伴随症状:
部分患儿伴随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或出现腹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皮疹偶可蔓延至躯干及四肢近端,疱疹破溃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患病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进食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豆浆,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衣物选择宽松棉质材质,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密切观察体温及精神状态变化,出现持续高热、呕吐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及蛋白质,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