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改变、肢体麻木和坏疽。
1、间歇性跛行:
行走时出现小腿肌肉痉挛性疼痛是疾病早期特征,疼痛多发生于腓肠肌区域,休息后可缓解。症状由动脉狭窄导致肌肉缺血引起,步行距离缩短提示病情进展。典型表现为行走固定距离后疼痛,停止活动后3-5分钟缓解。
2、静息痛:
病变进展至动脉严重狭窄时出现持续性疼痛,夜间平卧时加重。疼痛多位于足趾或足前部,下垂肢体可稍缓解。伴随皮肤温度降低和苍白,提示侧支循环代偿不足,属于肢体缺血危象的前兆表现。
3、皮肤改变:
患肢皮肤呈现营养不良性改变,包括干燥脱屑、毛发脱落、趾甲增厚变形。下肢抬高时出现苍白,下垂后转为紫红色。严重者可出现皮肤萎缩发亮,皮下脂肪减少等慢性缺血体征。
4、肢体麻木:
神经缺血导致感觉异常,表现为足部刺痛感、蚁走感或袜套样感觉减退。伴随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长期缺血可致周围神经不可逆损伤。夜间症状加重常影响睡眠质量。
5、坏疽:
终末期出现组织坏死,初期表现为足趾末端发黑、干瘪,继而形成溃疡并继发感染。湿性坏疽伴有恶臭分泌物,可快速向近端蔓延。此阶段常需截肢治疗,合并糖尿病者进展更快。
患者应严格戒烟并控制血压血糖,每日进行30分钟踝泵运动促进侧支循环形成。饮食采用低盐低脂地中海饮食模式,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外伤。定期监测踝肱指数变化,出现静息痛或皮肤溃疡需立即血管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