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诊断及治疗

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包括情绪波动、行为异常及认知功能受损,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评估工具,治疗涉及药物干预、心理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
1、情绪症状:
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绪高涨、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可能伴随冲动行为或过度消费;抑郁发作则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两种状态可能交替或混合出现,部分患者存在快速循环型(一年内发作≥4次)。情绪波动幅度显著超出正常范围,常影响社会功能。
2、行为表现:
躁狂期常见言语急促、思维奔逸、注意力分散,可能伴有攻击性或冒险行为;抑郁期则表现为行动迟缓、回避社交甚至自伤倾向。部分患者发作期间出现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需与精神分裂症鉴别。行为异常通常持续数周至数月,发作间期可能完全缓解。
3、诊断标准:
需符合ICD-11或DSM-5诊断标准,通过结构化临床访谈(如MINI)评估。核心要素包括至少一次躁狂/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史,排除物质滥用或躯体疾病所致。辅助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测、脑电图等排除器质性疾病,心理量表(YMRS、HAMD)可用于严重度评估。
4、药物治疗:
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钠是基础用药,可控制急性发作及预防复发;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奥氮平适用于伴精神病性症状者。抑郁期慎用抗抑郁药以防转躁,联合用药需监测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药物选择需个体化,维持治疗通常需持续2-5年。
5、综合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家庭治疗有助于建立支持系统;规律作息、避免酒精刺激、记录情绪日记等自我管理很重要。严重发作或自杀风险高时需住院治疗,难治性病例可考虑改良电抽搐治疗。康复期应定期复诊,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患者需保持每日7-8小时规律睡眠,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注意补充ω-3脂肪酸(深海鱼、坚果)和B族维生素(全谷物),建立固定的服药提醒系统。家属应学习疾病知识,识别复发预警信号如睡眠紊乱或情绪异常,发作期避免激化矛盾。社区康复机构可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帮助恢复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