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怎么治疗

关键词: #贫血
关键词: #贫血
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可通过补充维生素B12、调整饮食、治疗原发病、注射维生素B12、口服叶酸等方式治疗。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通常由吸收障碍、饮食不足、胃肠手术后、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的治疗核心是补充维生素B12。对于轻度缺乏者,可通过口服维生素B12片剂如维生素B12片、甲钴胺片、腺苷钴胺片等纠正缺乏。维生素B12参与红细胞生成,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液指标。
增加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贫血。动物肝脏、鱼类、蛋类、乳制品等是维生素B12的良好来源。素食者可通过强化食品或营养补充剂获取维生素B12。长期饮食不均衡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储备耗竭,需结合饮食调整与医疗干预。
针对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的原发病进行治疗是关键。恶性贫血需使用维生素B12注射剂如羟钴胺注射液,萎缩性胃炎需抑酸治疗,肠道寄生虫感染需驱虫治疗。原发病未控制可能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导致贫血难以纠正。
严重缺乏或吸收障碍患者需肌注维生素B12。常用药物包括氰钴胺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等,可快速提高血药浓度。注射治疗适用于内因子缺乏、胃肠切除术后等口服吸收无效的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叶酸与维生素B12协同参与造血,可配合使用叶酸片如叶酸片、复方叶酸片等。但单纯补充叶酸可能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神经系统症状,须在明确维生素B12水平后联合使用。叶酸缺乏可能加重贫血症状,需评估后合理补充。
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动物性食物摄入,避免长期严格素食。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维生素B12水平,观察贫血改善情况。出现手脚麻木、平衡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大剂量维生素B12,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但应避免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