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食物中毒可通过催吐、补充水分、禁食观察、药物治疗、就医处理等方式急救。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污染、毒素摄入、病毒侵袭、化学物质、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催吐:
误食有毒物质2小时内可采取催吐措施,用手指或勺柄刺激舌根诱发呕吐,减少毒素吸收。注意昏迷患者、腐蚀性毒物中毒者禁止催吐,婴幼儿需专业人员操作。
2、补充水分:
呕吐腹泻会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液体。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可适当加入葡萄糖补充能量。
3、禁食观察:
急性期需禁食4-6小时,待呕吐缓解后尝试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记录呕吐物性状、排便次数及体温变化,保留可疑食物样本备检。
4、药物治疗:
细菌性中毒可选用黄连素、诺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毒素中毒需用活性炭吸附。蒙脱石散能保护胃肠黏膜,双歧杆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5、就医处理:
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少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洗胃、血液净化等治疗,肉毒杆菌中毒需注射抗毒血清。
预防食物中毒需注意食材新鲜度,生熟分开处理,海鲜类彻底加热。日常可备置口服补液盐、肠胃药物,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店铺。出现群体中毒事件应及时上报疾控部门,夏季特别注意冷藏食品保存时间,隔夜饭菜食用前需充分复热,免疫力低下人群避免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