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详细分析湿疹的原因

湿疹可能由血虚风燥、湿热蕴结、脾虚湿盛、情志失调、外感风湿等原因引起。湿疹可通过中药内服、外治法、针灸疗法、饮食调理、情志调摄等方式治疗。
血虚风燥是湿疹常见证型,多因久病耗伤阴血或素体血虚所致。阴血不足则肌肤失养,虚风内生而见皮肤干燥脱屑、剧烈瘙痒。治疗以养血润燥为主,可选用当归饮子加减,配合外用青黛散调敷。日常可食用黑芝麻、阿胶等养血之品。
湿热蕴结型湿疹多因饮食不节或外感湿邪引起。湿热交阻于肌肤则见红斑丘疹、渗出糜烂。治疗需清热利湿,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外用三黄洗剂湿敷。发病期间需忌食辛辣肥甘,避免居住潮湿环境。
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浸淫肌肤形成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渗出反复。治疗宜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为主方,配合艾灸足三里。日常可食用山药、薏苡仁等健脾食材,避免过度思虑伤脾。
肝郁气滞可化火生风,诱发或加重湿疹。常见于压力大、情绪波动者,皮损随情绪变化而反复。治疗需疏肝解郁,逍遥散加减配合耳尖放血疗法。保持心情舒畅,练习八段锦等导引术有助情志调畅。
腠理不固时风湿外袭,与内湿相搏发为急性湿疹。起病急骤,多见红斑水疱。治疗应祛风除湿,消风散内服配合中药熏洗。发病季节注意防寒避湿,穿棉质透气衣物,避免过度搔抓。
湿疹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少食海鲜发物,适量食用绿豆、冬瓜等利湿食材。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洗浴,选择纯棉宽松衣物。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练习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情志不畅时可按摩太冲穴疏肝解郁。急性期皮损避免接触洗涤剂,慢性期可配合药浴润肤。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